霍小山他們已在江邊搜尋了一天多了。
他在領著那五個人徒步走到了緊鄰南京城的江段後,自己則與小石頭換成平常百姓裝束去城郊饅頭鋪買了一大袋饅頭鹹菜回來。
這次行動旨在尋回孃親遺體霍小山不想多生事端自然準備得很充份。
換衣服去買饅頭那是防止日軍服裝招致當地百姓的反感。
一下子買了那麼多饅頭那是為了免得在江邊升火留下啥痕跡。
買饅頭回來後換回日軍服裝那自然是為了打掩護用的。
而他們在下了那隻日軍汽艇時也已順手各拿了支三八大蓋,總是不能穿著日軍服裝卻又手持盒子炮的。
霍小山殺敵有道自然因為他身手了得感知敏銳,但也有他凡事心思縝密有關,從來就沒有生而知之的智者亦沒有刀槍不入的好漢。
此時已是傍晚,霍小山小石頭與另外兩名士兵都是一手拿著那夾了鹹菜的饅頭充飢。
此時已是入秋,雖還未到又是一年青草黃的季節但眼前景色已見蕭索了。
天上鉛雲低垂,岸邊江風烈烈。
江裡僅見日軍船隻往來,岸上蒿草萋萋。
霍小山眼望那有的已是過腰的蒿草心思不屬卻是在想如何能找到孃的遺體。
找當年那埋葬孃親的民工已不可能,連姓甚名誰都不知道。
找那幾個日軍更不可能,雖然有提到日軍一個下級軍官的名字但那封信卻是日軍被殺後繳獲的戰利品,估計曾經參予埋葬孃親的日軍都已經死了。
所以也只剩下最笨的一招沿江尋找,他自然記得那日軍家書所記,葬於江邊高崗之上。
那就必須找到日軍拋屍之處,日軍拋屍肯定是挑最便利之處,西北角的不可能拉到東北角去拋屍。
長江滾滾,有道路通到長江邊的路口只要挨著江邊的自然都是拋屍之處。
如此一來這搜尋起來自然是快不了的,昨天一天下來卻是徒勞無獲。
雖然也碰到了些墳頭,但上面要麼有碑的要麼給霍小山的感覺就不是的。
遠處有腳步聲起,卻是劉佔春與川口端一回來了,他們兩個是找附近人家去問何處有日軍拋屍之處的。
劉佔春正是霍小山打皇協軍時覺得他還有血性而留下來的那個,這回是到南京城附近辦事,霍小山考慮到他是個老兵在與外人接觸時足夠機靈就帶了出來。
“怎麼樣?”小石頭一邊遞上饅頭一片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