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不被小鬼子的飛機大炮炸死,都特麼的快點挖!”馬連財高聲喝斥著。Δ』㈧Δ㈠中文』Δ網 . 8⒈
在他和沈衝霍小山離開的大半天時間裡,主陣地後的大坑背對著進攻方向的側壁,已經被挖出了三十多個大小不一的防炮洞。
大的可以藏幾個人,小的只能藏一個,這個丘陵山石與泥土混雜,很是難挖,但這也畢竟也可以算是反斜面工事的雛形了。
只是,馬連財仍是嫌士兵的動作太慢,依舊來回巡視催促著。
霍小山並沒有在反斜面挖工事。
他卻是在崚線主國防工事側翼六七十米的地方拼命挖著散兵坑他。
他挖的是如此的瘋狂,甩去上衣,****著上身,輪鎬揮鍬剷土,大汗淋漓。
在陣地的另一側,也有兩個士兵在同樣挖著散兵坑,只是他們的動作卻比沈小山他們要慢得多。
這兩個兵是七十四軍從淞滬戰場上撤退途中是剛被抓來的充軍的老百姓,美其名曰抓壯丁。
但準確的說這兩個抓來的壯丁一點也不壯。
兩個人一樣的面黃肌瘦,他們甚至還沒有打過槍,也沒有力氣這樣掄膀子拼命挖。
他們時不時地用詫異的目光望望霍小山這頭,他們搞不清這個人為什麼這麼象瘋了似的挖著工事,就象有人在後面拿槍逼著他一般。
崚線左右兩側的人其實都是在按馬連財的要求挖觀察哨。
馬連財的設想和霍小山沈衝當時商量的一樣。考慮到雖然國防工事堅固,但日軍的炮火絕不是吃素的,所以決定在日軍炮擊的時候,讓大部分人躲進反斜面的防炮洞裡。
而在崚線陣地兩端設觀察哨,在日軍步兵開始攻擊的時候好招呼防炮洞裡的人上來禦敵。
陣地兩側的兩夥人正是在挖觀察哨的掩體。
霍小山選擇挖掩體的位置,自然是離開敵人炮火打擊的地方,又不能離得太遠,否則即使手中有用來招呼反斜面士兵的銅哨子,也有可能下面的人聽不到。
而那兩個新兵雖然也聽從了霍小山的建議卻並不積極,他們還是認為那鋼筋混凝土構成的工事更安全一些。
馬連財作為一名老兵,自然知道工事的重要性,再加上從淞滬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們對日軍重型武器的描述,所以在對鬼子尖兵們放了冷槍後,就急急忙忙趕回來,催士兵們抓緊在反斜面挖防炮洞。
只是日軍並沒有給他們太多的時間,雖然他們搶挖了一天的工事,夜裡又只讓士兵們睡了六個小時,但第二天剛亮卻是敵蹤已現。
四架嗡嗡叫的日軍飛機先是從天際飛來,他們轟炸目標的選自然是牛山主陣地,馬連財霍小山和另外幾個負責瞭望計程車兵呆在挖的單兵掩體裡,同時馬連財命令反斜面裡計程車兵不要停,接著挖炮洞。
霍小山也是頭一次見到日軍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