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市亭,市亭是專門供人們買賣交易的地方,在市亭中,有一個市旗,只有當市旗升起的時候,各路商販才能依次進行檢查,進入其中進行買賣。
沈卜芥走到一個攤位旁,指著一個柳木籤標明的價格道:“咦,這個跟浮桐國店鋪裡的標籤好像啊!”
浮桐國的大型店鋪中,每件商品的前方都會貼上一個標籤,標籤上標明瞭物件的價格。
三清走過去,笑著點頭道:“一個意思,這是為了防止攤主看人下碟,始皇規定,所有的東西,都得統統明碼標價。”他讓眾人看這個柳木籤,“這上面就標明瞭價格,不過小件買賣,不到一錢以上的,可以不標。”
“還有,在交易中,顧客給與的錢幣,不管好壞,一律都得收下,不準挑揀。”
小月兒疑惑,“錢幣還有好壞之分?”
浮桐國是不用錢幣的,交易只用身份玉牌,轉星幣就可以了,沒有現實流通的貨幣。
三清給她解釋,“當然了。”他領著眾人來到一處交易的攤前,有個男子買了兩個瓦罐,正在給攤主錢。
三清道:“看到了嗎,他給的這個圓形方孔的叫“秦半兩”,成色、腐朽的程度等等都會影響錢幣的好壞。這是秦始皇一統九州後統一發放的的貨幣。”
容七仔細看了看,露出幾分嫌棄之色,“秦半兩”不管是做工還是成色,在他眼裡,都是極差的,“那之前呢?各國用各國的貨幣?”
三清道:“舉幾個例子吧,比如說齊國,用的就是法化刀。”他比劃了一下法化刀的形狀,後來看他們一臉困惑,就知道沒明白自己的意思,遂放棄。
“那我舉個魏國的例子吧,比較好理解,魏國的流通貨幣叫“橋足布”,形制特點是平首,方肩或圓肩,雙足以弧襠相連,看上去像拱橋,所以叫橋足布。”
沈卜芥照著三清的描述,腦海中漸漸構建出“橋足布”的輪廓,覺得還蠻新奇的。
她們說話間,那場交易已經完成了,沈卜芥看到攤主給顧客一份木板,木板一人一半。
三清道:“這是憑證,如果顧客感覺受到了欺騙,可以拿著自己的那一半去找布棬吏,如果查證屬實,商販就會被處以二甲的罰款。”
阿婠問道:“二甲罰款?是什麼概念?”
三清道:“大概就是可供一個壯年男子吃一年半的飯。”
阿婠唏噓,“那還挺重的。”她們在咸陽城中轉悠了好幾天,自然是知道這裡一個壯年男子一天吃多少飯,而且還是一年半,要知道這裡的生活水平可是遠不及浮桐國的,多吃少吃沒關係,在這裡,吃飯那就是民生大事。
沈卜芥又問:“那如果不屬實呢?”
三清笑道:“那顧客可就慘了,按照秦朝律令,誣告者反坐之,會被罰的傾家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