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卜芥和穆流光就眨著一雙撲閃撲閃的大眼睛好奇的看著呂秋。
呂秋就笑著問道:“你們知道我們吃的大米是怎麼來的嗎?”
“我知道,是秧苗變的。”穆流光記得他爹就是這麼跟她說的。
呂秋又問:“那是怎麼變得呢?”
穆流光就不說話了,顯然,她對此並不瞭解,同樣不瞭解的還有一臉懵懂的沈卜芥,她出生大族,家境優渥,又只是一個六歲的小娃娃,對農桑之事自然是一竅不通的。
範茹當然是瞭解的,但她想聽聽呂秋是怎麼教導兩個小傢伙的,就在一旁一邊剝豆子,一邊聽三人講話。
呂秋笑道:“我們吃的大米在沒變成大米之前,是需要種植的,種植的第一步就是曬種,在大太陽地下曬上個兩到三天,第二步是選種,用一個大缸,放上石灰、和黃膠泥,倒上稻種,用棍子來回攪動,飄上來的稻種不要……”
沈卜芥舉手自告奮勇道:“是不是因為飄上來的稻種不好?”
“嗯,飄上來的稻穀不夠飽滿,種子的質量不好,用這樣的種子育苗,秋收的時候稻穗就會很乾癟,收上來的糧食自然也就沒多少了。”呂秋解釋道:“然後是播種、育秧、插秧,灌水、除草之類的農田管理事務,到了秋季就可以收穫了。”
“收割稻子並不意味著整個過程結束,收割之後還需要經過打稻,脫殼等一系列操作,才會變成我們看到的大米。”
“聽起來好複雜啊,農民伯伯這樣會不會很辛苦?”沈卜芥皺著小眉頭問道。
呂秋點頭:“當然了,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這都是他們辛辛苦苦耕作出來的。”
範茹感嘆道:“不過現在的情況倒是好了很多,聽村裡以前老人說,他們那個時候種田才叫辛苦呢!現在有機械裝置可以代替人工種植,人可以輕鬆一點了。”
沈卜芥聽完就高興起來,拍著小手道:“那挺好的呀!”
“是啊,現在的稻種也是經過天樞院的能人巧匠改良過的,畝產量較之以前提高了好幾倍,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的情況了。”
沈卜芥又問:“天樞院是什麼地方?”
“我們浮桐國有三個管理者,一為天官府,掌大小案件,懲為非作歹,二為天樞院,掌四坊民生經濟,七十二行裡的人,底細都在天樞院詳細登記造冊,三為國主府,天官與天樞皆為國主的左膀右臂,然國主何許人也,不知。”呂秋笑眯眯道:“此為浮桐國志中所記載,這些事以後你們先生也是要與你們說的,現在天色也不早了,我們早些歸家吧。”
範茹的豆子也剝完了,聞言站起身來:“我送送你們吧!”
穆流光也從小凳子上蹦下來:“我也要去。”
經過剛才呂秋的解釋,兩個小傢伙都知道大米是怎麼來的了,也知道之前是自己理解很淺薄,於是兩人又和好了。
沈卜芥和穆流光手牽著手在前面一蹦一跳的,範茹到屋裡將食盒整理好遞給呂秋。
呂秋伸手接了:“兩步路的事兒,就不用送了,家裡忙著吧。”
範茹無奈,目送三人身影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