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已經滿了十五歲了,該是說親的時候了,過年的時候家裡人聚在一塊兒,還說了這事兒呢。
他只是很不好意思,連連說自己年紀還小,可以再等上幾年的。
大家想著到了十七八娶親也使得,的確是可以再等上兩年,也就沒有再說那件事了。
這才過去多久啊,他就拿回來這麼一身衣裳,婆媳二人把那衣裳翻來覆去的看,很是感興趣,姑娘的手這樣巧,定是個賢妻,若是能娶回來,那也是永清的福氣呢。
奶奶笑著說,“看這手藝就知道是個好姑娘,咱們永清長得好,又能吃苦耐勞,還讀書識字,是該配個好姑娘,只是不知道這又是哪家的姑娘呢,這孩子走得也太急了,咱們都沒處問去。”
方式也在琢磨這事兒呢,立馬她就想到了關鍵,愣了一下,“娘,永清和正遠在知縣大人家裡幹活兒,平日裡也接觸不到什麼人,知縣夫人身邊倒是跟著兩個姑娘,比他們小上幾歲,說不得就是那兩個姑娘呢。”
聽到她說這話,奶奶也笑不出來了,就怕自己的孫子真跟知縣夫人身邊的姑娘有什麼牽連,這麼大點兒的孩子,說懂事了吧,又還是個毛頭小子,真要是把他當小孩子看,你又不能說他對這男女之事完全不明白,每日在一塊兒相處,久而久之,漸生情愫,萬一惹出麻煩來,該怎麼辦啊?
那可是知縣夫人身邊的丫鬟,真要是惹出了亂子來,他們都不知該如何跟知縣夫人交代了。
再者,老太太覺得自己的孫子該娶個好姑娘,顧家的兩個姑娘她都見過,雖說沒怎麼相處過,但看面相也知道是好的,但不管怎麼說吧,那都是丫鬟,一般人家又怎麼願意讓自己家的孩子娶個丫鬟呢。
王家雖說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之家,但到底王天祥是有官職的,他們一家住在村裡,卻也跟別人有些不一樣。
老太太也是苦日子過慣了的,並不覺得自家就高人一等,娶個平民百姓家的姑娘,她當然覺得好,只要兩個人看對眼了,日子過得順當就行。
但真要是讓自己家的孫子娶個賣身做僕人的丫鬟回來,還是有些難以接受啊。
意識到這一點,婆媳兩人都高興不起來了,老太太說道,“等孩子他爹回來,咱們得好好問問他,他平日裡就在縣衙,離得也近便,說不定也知道這其中發生了什麼事呢,永清年紀還小,很多事不明白,真要是有想不清楚的地方,咱們就得好好跟他說一說了,要不然不好收場啊。”
方氏也知道自己婆婆的意思,點了點頭,“娘,我知道了,等孩子他爹回來我就問。”
永清和正遠把東西挨著送回去了,又得趕著時間往縣城趕,他們平日裡都是住在顧家的,隔幾日會往家裡走一趟,今日是說好了要回去的,所以就不能隨隨便便的留在家裡。
回去的路上不用趕時間了,小哥倆這才說起了那兩件衣裳的事,正遠問道,“永清哥,你說她們為什麼要做兩件衣裳給我們啊?我們也沒做什麼啊。”
永清說道,“人家不是說了嗎?因為我們平日裡總是幫忙,她們覺得過意不去,這才給做了兩身衣裳,我還在想呢,到底該怎麼謝謝她們,這可是人家辛辛苦苦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