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歷史遺忘的角落> 第三章 四海終一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章 四海終一家 (1 / 4)

第三章 四海終一家

楊堅接下來考慮的,是如何結束江南那個政權的國祚,統一全國,做當年秦始皇能幹的事兒。

隋。建都長安。領域大體包括長江以北,漢代長城以南,東至沿海、西達四川的廣大地區。初期的人口都死北周“留給”隋朝的,官方統計是650萬戶(《隋書·卷四十二》),其實還有大量隱瞞人口。人口保守估計也有3千多萬。

陳朝。建都建康。傳至後主陳叔寶時,保有長江以南、西陵峽以東到東南沿海的400餘縣、200餘萬人口。

3千萬對2百萬,這不是降維打擊嗎?楊堅剛開始也是這樣想的。

開皇元年(581年)3月,楊堅派出隋朝的兩員虎將賀若弼、韓擒虎分任吳州和廬州總管,鎮江北要地廣陵(今江蘇揚州西北、廬江(今合肥,作滅陳準備。9月,陳將周羅喉攻佔江北隋的胡墅(今江蘇六合西南。楊堅命尚書左僕射高熲節度行軍元帥長孫覽、元景山率軍伐陳。正當躊躇滿志準備一舉蕩平南方時,麻煩來了。

來了個為老丈人報仇的。

此人叫阿史那攝圖。阿史那,典型的突厥姓氏,他老丈人是誰?宇文招。眼熟?不用往前翻看,對,就是被楊堅設計一次性團滅的北周五王之一的趙王宇文招。

一個遊牧民族放羊的,怎麼還成了北周皇室的女婿了呢?因為,阿史那攝圖有個高階職稱沙缽略可汗。北周與突厥和親的結果,沙缽略可汗娶了北周皇室成員、趙王宇文招的千金公主。等等,這個千金公主的“千金”,可不是指千金大小姐,而是這位公主的職稱就是叫“千金公主”。

北方突厥為遊牧奴隸社會,自6世紀中期崛起,至沙缽略可汗時,控制著長城以北,貝加爾湖以南,興安嶺以西,黑海以東的遼闊地域,擁有騎兵數十萬。

隋文帝準備對南朝用兵時,沙缽略可汗以為老丈人復仇的名義,聯合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於581年12月,攻佔了臨榆鎮(今河北撫寧東,準備大舉攻隋。

真對老丈人有這麼深的感情?就是老王信讀者可能也不信。沙缽略可汗攻隋的動機,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感受到了侮辱。

這個侮辱就是,隋王朝停止對突厥和親了。中原王朝將能詩文、能彈琴、還能做女紅的,出身高貴的如花似玉的皇室公主們嫁到這些個苦寒之地,陪著這些個大老粗放羊頭兒,為了什麼?不言而喻。如今,楊堅硬氣了一回,堅決不再送女人換和平了,突厥就感受到了侮辱,不斷興兵南犯,威脅隋的統治。

世界上自古至今,沒有一個王朝能同時兩線作戰還能成功的。二戰時的日本軍部,當時分為北進派(打蘇聯)和南下派(打朝鮮、中國和東南亞),兩派爭吵不息甚至發展到互相暗殺。結果,蘇日諾門坎之戰,蘇聯為避免兩線作戰,拼盡全力一戰把進犯的日軍關東軍打成了不能生活自理,日軍的南進派才逐漸佔了上風。狂妄的奧地利小鬍子,也是在西線英國沒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悍然又在東線進攻蘇聯,走進了兩線作戰的死衚衕才最終自取滅亡的。隋朝新立,顯然更沒實力兩線作戰。楊堅審時度勢,決定變更原來計劃,改取南和北戰,先敗突厥,後滅陳朝的戰略。

突厥騎兵驍勇剽悍,戰鬥力堪稱恐怖,擊敗突厥談何容易?楊堅,卻很有信心。因為,他敏銳的發現了突厥的一個最大的弱點。

不團結。當時,突厥有四可汗,各擁重兵,沙缽略與阿波、達頭等可汗不和。當年我能一次性團滅你老丈人兄弟5個,如今我就有辦法對你們4個來個個個擊破。

583年四月隋文帝兵分八路,對突厥發動反擊。並且用長孫晟的離間之計,最後使突厥汗國分裂為東 突 厥與西突厥兩部,讓4可汗為了汗位自相殘殺。584年,沙缽略可汗因為對隋作戰不利,向隋朝求和。

求和可以,得稱臣,稱臣後,我得給你們兩口子改改職稱。於是,沙缽略可汗成了"伊利俱盧設莫賀始波羅可汗",這一串串的字,看著令人腦殼疼,讀者們簡單記憶成“一破鑼”可汗就行了。她媳婦“千金公主”?改成了“大義公主”,還得改口稱楊堅為爹。楊堅轉而又成了“一破鑼”可汗的老丈人,而這個老丈人的身份不是透過屈辱的和親換來的,而是打得對手叫爹打出來的。

霸氣!

隋軍反擊突厥獲勝,北部邊患基本消除。前面說過是四國鼎立,除了隋朝、突厥和南方得陳朝,還有一個是誰?一個小的不想提但又不得不提的國家。

後梁,南梁武帝蕭衍之孫蕭詧所建,初都襄陽,後遷江陵。587年,楊堅出兵輕鬆滅掉了這個小割據政權。四國鼎立成了南北雙雄並立,南陳,自然成為楊堅的旌旗所向。

南朝能在天下大亂時安穩存活數百年,其續命劑即是長江屏障。外地入侵建都南方的政權,必須跨越長江天塹。而具體戰法,只有兩種。介紹這兩種戰法之前,先帶著問題看下文:一是蒙古大軍滅南宋為何要打釣魚城,打襄陽,成就了金庸先生塑造的郭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高大上形象?二是蔣介石為何當年冒著上海被打爛的風險,也要主動發起淞滬會戰?好,我們先來看這兩種戰法。

第一種,簡單粗暴,直接跨越。但,這得要求進攻方必須具有絕對壓倒勢的優勢,既要渡江,又要防禦,難度極大。很多不信邪的偏偏要走這條路的人,碰的鼻青臉腫的比比皆是。

如,北魏彪悍的騎兵部隊,數次望江興嘆,說的好聽點叫“飲馬長江而還”,說的不好聽點就是想吃吃不著乾瞪眼;

再如,金軍侵南宋,十萬精銳之師,只能鎩羽而歸。

強如世界噩夢的蒙古軍隊,進攻南宋,選沒選這條路?沒有。他們聰明的選擇了第二條路。

解放軍的百萬雄師過大江?那確實屬於具有絕對壓倒性優勢,無論人心還是軍心,而且這是在熱 兵器時代。

第二種,陰險毒辣,插 你軟肋。先搶佔長江上游的巴蜀,長江上游的巴蜀地區除了具有天府之國的糧倉基地,還有地理優勢,退可以憑藉蜀道天險防禦,進可以出三峽沿長江而下,進取江左,直逼南京。這樣的成功戰例,不勝列舉。

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就是先取巴蜀。

再如,三國混戰,曹魏(後是西晉)的主要進攻方向就是蜀國。一旦蜀國政權掛了,魏(晉軍可以直接從巴蜀上游順江而下,支取孫吳。所以,諸葛亮這小子確實厲害,至死都堅持聯吳扛曹,可惜孫劉兩家話事人目光短淺,自己打起來了,毀了大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