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軍隨行,為儘量避免干擾民眾踩壞莊稼,林建嶽行動並不快,一日不過幾十里地。
讓林建嶽和江南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一路上居然遇到了好幾起自殺式的襲擊事件,只是在前鋒營的重重刀槍之下,連林建嶽的面都沒有見到。
一時整個江南風聲鶴唳,魯近山專門派了一隻部隊前來開路,沿途的百姓倒影響不大,豪門大戶卻差不多都遭了罪,有事沒事就被抓起來審問,因為從刺殺者的屍體看都不是平民百姓,甚至有些手中還有軍隊的制式兵器。
這種情況林建嶽也是第一次遇到,在中原,無論是豪門地主還是普通百姓,都可以說是既得利益者,林建嶽對他們來說是猶如神明一樣的存在。
可是江南不是,即便林建嶽驅逐韃虜威名傳天下,可是有一部分既得利益者不管這個,對他們來說,已經習慣了在原來寧朝統治架構下攫取利益,林建嶽取代了寧朝,統治階級有所變化,他們還能維持原來的地位嗎?比如曾懷亭趙翼這樣的人。
林建嶽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魯近山也知道是什麼情況,若不是他靠攏了林建嶽,他也會是這批人中的一員。
因為是在兩浙路的地盤上發生的事,魯近山不得不親自前來面見林建嶽請罪。
既然魯近山來了,林建嶽倒省了點事,不用再專門去找他談話了。
林建嶽在湖州烏程縣停了下來。因為這裡有一座道峰山,山不高,可是山上有一座名寺,稱護聖萬壽寺。
倒不是因為寺的名字有祥瑞的意思林建嶽要去看,而是因為魯邦言在閒聊時說起過許多年前倭國有個很出名的高僧圓明禪師來萬壽寺求過法,當時是盛況空前,流傳甚廣,據說回去後就成為了倭國的國師,他們那個什麼天皇陛下都要以弟子相稱。
既然一個和尚都可以來這裡,那必然就有相對安全的海道,自然萬壽寺的高僧也可以去,倭國是林建嶽必須要攻取的地方,不為別的,也不是夢境中那簡單的愛國情緒作祟,就是因為倭國的金山銀山,是利益使然。
林建嶽邀請魯近山、魯邦言及李韓二人同遊萬壽寺,有些話題可以藉此展開而不會顯得突兀和別有用心。
李商歆當了這麼久的地方大員,一有機會展示自己淵博學識的毛病還是沒有改。
道峰山山腳下,有一條石板路直通山頂的萬壽寺,石板路上每一塊石板上都雕刻有不同的花朵樣式,林建嶽有些驚歎,再加上山道兩側幽靜秀麗的景色,風格迴異的涼亭,的確是個遊覽的好地方。
“東坡先生有詩曰:我從山水窟中來,尚愛此山看不足。可見此山此景之盛名。”李商歆說完得意揚揚地看著韓玉衡。
韓玉衡憋嘴道:“有本事自己寫幾首出來啊!就像是殿下那樣。老念別人的詩,也不知道你嘚瑟個什麼勁?”
孃的這麼說下去別又叫我做詩詞,那就要丟大臉了,林建嶽急忙轉移話題對魯邦言說道:“萬壽寺還有名氣很大的高僧嗎?”
魯邦言恭敬地說道:“有的,萬壽寺有個高僧名妙覺法師,曾經去建寧做過大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