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駐守天陽城,休整三日後出發。三軍分隊,同時向三座城池進發。紮營休息一晚,次日清晨上前叫陣。
事已至此,張問容依舊沒做出選擇。她內心極其糾結,不知如何選。
國家遭難,匹夫有責。無論什麼恩怨在國家大義前,皆微不足道。
理智告訴她,朱青鴻是敵人。感情卻分外清楚,風寒不是明君。
他的眼中只有征伐、掠奪,毫不關心百姓死活。張家將被趕盡殺絕,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真的好嗎?
朱青鴻不會慢慢等她做決定,說開戰就開戰。晟國計程車兵也不慫,一個個騎花豹出來。
雙方叫喊著幹上,毫不退縮。
朱青鴻觀察對方兵力和戰力,發現晟國皇帝有點東西。
居然在如此短時間內部署好。不,說不定去談判前已然佈置好。
第一天,雙方各有傷亡,誰也沒討到好。士兵們驍勇,哪怕為敵也不得不尊敬。
夜晚,營帳內。
朱青鴻收到訊息,三方軍隊交戰的情況差不多。晟國好似早料到他們會攻來,準備得十分充分。
方又安和蘇蕊有些擔心,如此情況下恐無法速戰速決。
“說的不錯。”朱青鴻吩咐後方,儘快運送糧草。就此決定打持久戰。
晟國百姓一直生活在皇帝強壓下,想降低收攏人心的難度,不可使用絕對的武力。
到手的城池死氣沉沉有何意思。拉長打仗時間,最大程度向晟國百姓展現他們的智慧和仁政。
有句話說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著他們,皇帝的軍隊再彪悍也得敗下陣。
確定好方針,之後的計劃如下:與敵人耗時間。耗到他們彈盡糧絕。
無論對方投降或被攻下,皆對城池施以仁政。也就是說打下一座城池,先不著急繼續前行。
將城池當做根據地,把百姓們的生活水平提一提。晟國無人耕種,必然先挺不住。
晟國想打,他們就拖。
城中百姓好不容易過上安穩點的日子,對挑起戰爭的晟國皇帝自然深惡痛絕。別小看百姓的力量,一個人知道,代表很多個人知道。
早晚傳遍整個晟國。
殺人誅心,不過如此。
朱青鴻紅唇微勾:“對付晟國,溫水煮青蛙是最好的辦法。”
她並未瞞著張問容,甚至邀請一起討論。聽完整個計劃,張問容震驚注視朱青鴻。
一個計謀,用最小的代價達到目的。不僅離間皇帝的軍隊和百姓,還贏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