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口說道:“孤王這幾日前往庸國去了,在那邊體察民情,也在那裡住過,發現庸國大巫派雖然信奉巫神,族人皆都修習巫術,但習王化尊國體,教義皆是教導人向善的道理,族人更是安定耕種,有的則是以販草藥為生,大巫派首領識人之能,見我是大周的君王,直接當場跪拜我,並朝貢了今年,念大巫派如此虔誠,孤王今日下王令,我周國與庸國大巫派結盟,行君臣之禮。”
眾臣互相議論,太公望站了出來。
“大王賢德四方、威名遠播,大巫派感念大王恩德,因此自願為臣供奉大王為君,此乃是百姓之福,此乃是周國之福,請大王儘快將王令送到大巫派,一國一派早日修結盟之好,也早定太平之日。”
“太公說的對,即刻擬旨發往庸國大巫派。”
姬發看了看太公望按照昨晚商量好的進行,偷偷笑了笑。
禮臣站了出來說道:“大王要不要昭告一下庸國的國主,畢竟是在他的屬地,而且庸國國土僅在我大周、商國之下,國力十分雄厚。”
姬發聽著有道理,剛想開口答應,但轉念一想說道:“不妥不妥,孤王沒有見過庸國國主,再說急什麼事情一件件的完成,到時候庸國的國主該自己派人見我了,不著急不著急,到時候急的是庸國的君王,此事暫且不議。”
【不符禮制敗國值+1】
姬發暗笑,今日第二筆敗國值到手,有一點順利呀看來。
大農司站了出來說道:“大王,李大夫於封地下令賦糧,統統歸還於百姓,此事沒有上報大殿,於法律不合,建議大王懲處李阿龍。”
姬發威嚴地說道:“此事昨日孤王到了李大夫的封地,親自給他下的王令,此事你不知道嗎?孤王的號令難道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
大農司連忙賠罪,站在一旁不說話了。
周公看著這一切,一個勁頭地偷樂,只是不說什麼話,這一切他都明眼看著。
太公望見火候差不多到了,站出來開口說道:“大王,請問李大夫封地兵馬鎧甲如何?”
“太公問的真好呀,孤王正為此事憂慮呢,昨日看見李大夫訓練鄉勇,雖然鄉勇頑強健猛,但是苦於沒有兵器、鎧甲,戰鬥力不行,真的打起來後是要吃敗仗的。”姬發故作憂慮地說道。
掌管工匠的大臣連忙說道:“大王不必憂慮,臣即刻派遣能工巧匠,趕治兵器鎧甲給李大夫的封地送過去。”
姬發一看上鉤了,故作深沉地說道:“準了,大臣體諒我的憂慮呀,此事就依你,只是這始終是治標不治本呀,要想一個長久之計。”
大臣疑惑:“啥叫治標?標是什麼?啥又是治本?本又是啥?”
太公望則是提前聽過一遍這個詞了,顯得淡定的多了,開口說道:“大王不必憂慮,所謂兵器鎧甲者,皆為兵士立足之本,而兵士又是我周國防備外地之本,不可不有,老臣有一法子,可讓我大周兵器鎧甲充足,立即命令周國全境屬地長官,帶領鄉民這幾日儘快播種農事,待農事完畢之後,立即召集同村同地的鐵匠,學習打造之術,閒時打鐵趕造兵器,再把裁縫之人集合而來,閒時農人打造兵器鎧甲,忙時操心於耕種農田,地方衙差再派專人看守,再從賢德殿上派專人隔一段時間去查檢,不合格的直接懲處,合格的減免一些賦稅和錢糧,大王您意下如何呢?”
群臣皆是眾口稱讚,姬發看了看眾人的反應,已經知道了結果,哈哈大笑說道:“太公不愧是國之棟樑呀,好,就按照大王說的辦,給一個月的時間推行,記住循循漸進,慢慢的來,此事急不得急不得,事急則傷農,事緩則傷國。”
“謹遵大王號令。”群臣皆跪下叩拜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