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明王朝十二世時期,周天子東遷,日漸式微,各諸侯國勢起,禮崩樂壞,禮制漸傾。
開明國被蜀道天塹所阻,雄踞西南,疆域含今之四川和雲南全域以及貴州一部。蘆王即位後,率各諸侯國君之先稱王,篡改天子制治國,後宮各嬪妃尊位亦有變化,以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為序。
蘆王即位之日,正妻葉氏被冊封為後,統領後官,生嫡子,是為大公子杜譯,並生公主杜韞,居東宮淑寧宮。姬夫人居西宮惠寧宮,新生公子被誅殺。楚美人乃楚國王室之後,生公子杜韙,居西宮賢寧宮。苴良人為苴國王室之後,無子,居西宮紫寧宮。新晉江良人生公子杜泮,移居西宮睿寧宮。
蘆王即位三年,後宮嬪妃尚未滿編,三位公子也還年幼,太子大位未定,開明國君年富力強,即位之選看上去遙遠而充滿變數,但絲毫不影響朝堂上下那些有眼力的人提早謀劃,選邊站隊,或兩邊騎牆。
目前三位後宮生了公子,雖說長幼有序,太子大位當由大公子杜譯繼承,但在這諸侯並起之世,廢長立幼早有先例,誰登太子之位還兩說。公子譯在大王即位之前就已降生,時年七歲,也不見朝堂上有立太子的動議,那些聰明人暗中揣測著大王的心思。
總之,開明國宮裡宮外正湧動著一股暗流。
……
後宮睿寧宮,江良人居所。
江良人本為媵女,原為姬夫人的陪嫁,新近生了公子,升為良人,一時風頭無兩,就連睿寧宮一眾宮女和宦官們,這些天來也是走路有風,胸膛比以往挺直了不少。母憑子貴,僕隨主榮,大抵如是。
這一日,江良人正呆在自己的寢宮裡,因為新產,身子羸弱,便遵了太醫命,臥榻不出。饒是如此,也總有人前來道喜,明裡暗裡透露出要和睿寧宮綁在一起的意思。
好不容易消停下來,江良人這才半支著身子,斜靠在矮榻上。
宮女來報,預想中的洪公公果然求見。
旋即一青衣宦官半佝著身子,入儀門,過堂,立在寢外,隔著紗幔一拜。
“可有那公子的下落?”良人開口道。
“稟良人,那公子疑似回到了都城。”
“哦?還真是命大,出宮當夜遇險,伏擊的刺客反被擊殺,清風峽再遭伏擊,所有出手的人都死了,馬車衝下懸崖,竟也沒死。”
“據說在河谷下游的河灘上,發現了馬匹和搖籃的屍骸。河流上游有一處瀑布,懷疑那公子和那個叫玉兒的曾在旁邊一山洞躲藏。”
“姬夫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