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兩年就過去了。
兩年間,朝堂之上和江湖之中發生了很多大事。
天啟六年八月十一,征戰了五十多年的後金大汗努爾哈赤,因為寧遠之戰的潰敗,加上陽崑崙的致命一掌,含恨去世。
努爾哈赤去世後,四貝勒皇太極在大貝勒代善和大多數文武官員的擁護之下襲乘汗位,成為後金第二位大汗。
遠在千里之外的大明京師,僅僅過了一年整,天啟七年八月十一,天啟帝朱由校因為多年患病,也是撒手西去。
極為巧合的是朱由校去世的日子,和一年前去世的努爾哈赤剛好是同一天,都是八月十一,這冥冥之中似乎是有天意。
公元一六二七年八月,天啟帝朱由校去世後,信王朱由檢即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崇禎。
崇禎帝朱由檢即位後,不到一年時間,大刀闊斧,先把魏忠賢等逐個伏法,然後又是整頓吏治,加強了東北邊關的武備和人員調整。
這時候在寧遠保衛戰中立下不世之功的袁崇煥已是薊遼督師,統領數十萬關寧鐵騎和寧錦一線的所有事宜。
一直在陝北醞釀起事的李自成高迎祥,也在崇禎元年揭竿而起。
崇禎二年,高迎祥自稱闖王,從陝西東去山西,然後南渡黃河進入中原,河南饑民應者雲集,擁兵二十萬,已成為崇禎初年的最大禍患。
而江湖中最大的事件,莫過於楚流風死在了長白真人的掌下,大多數江湖中人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都是不肯相信。
楚流風真的如同西漢霍去病一樣,輝煌了一下就如流星一般消逝不見了?
很多人提起此事都是扼腕嘆息,據說天啟帝朱由校臨死之前,甚至還在唸叨著楚流風的名字。
——————
這一天,崇禎皇帝坐在御書房,看到案頭上堆積如山的奏摺和檔案。
“上面的十之七八,都是東北邊關和陝北流寇的,這兩個毒瘤不除,我大明真的是難以安生啊。”
錦衣衛副指揮使西海生把茶水端過來,輕輕地放在桌案上道:
“皇上登基兩年來,都是通宵達旦的處理國家大事,還是多休息些為好,皇上龍體康健才是萬民之福。”
崇禎沒去理會西海生這些套話,抬頭問到:
“永寧公主怎麼樣了,最近有訊息嗎?”
“公主她前一段時間回了京師,住了幾天又走了,最近都在北直隸周邊走動,皇上儘管放心,我已經多派了人手,暗中護送她的。
崇禎聞言,點了點頭。
——————
正定,明代北直隸省巡撫衙門所在地。
一個綠衣女子騎著一頭小驢,走在正定的大街上。
女子天姿國色,臉上卻是憔悴不堪,眼神中也有太多的哀怨,一副心事很重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