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
天空湛藍如洗,陽光暖暖的,路上沒有多少積雪,京師的天氣已經有了些初春的味道。
一輛八匹御馬拉的錦裝豪華大車,前後各有十幾騎錦衣衛士,賓士在京郊向北的大道上。
車內,永寧隨著馬車的顛簸,有了一絲睡意。
大地平坦如鏡,遠處連綿不斷的群山,依然披著白茫茫的積雪。
北國景色雄奇壯觀,南方江山迤邐多嬌。上天造化弄人,真是相得益彰。
騎著馬跟在一旁的楚流風,心想那關外的人物景色卻是如何?又是想起了陽西真和完顏長松。
臨近正午,車騎已經到了天壽山下,一眼望去十幾里長的半山處,山腳下,無數黃頂紅牆的宮殿映入眼簾。
楚流風大為驚歎,這皇家陵墓背依天壽山,朝向京師和中華大地,這風水,這等氣勢無與倫比。
永寧在神道前就下了馬車,先去了泰昌帝朱常洛的慶陵祭奠。
跪在朱常洛的墓前,永寧神情悽婉,哀怨思念的淚水斷了線的流了下來。
泰昌帝朱常洛英年早逝,那時永寧才十三四歲,對父親的懷念怎能不讓她心碎。
幼年母親不辭而別,少年喪父,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最為沉重的心結,永寧的臉上一直有著其他少女沒有的蒼涼和悽婉,也是楚流風在金陵初識她的那個樣子。
祭奠完了泰昌帝,永寧面色蒼白,傷心欲絕的走出慶陵。
楚流風一樣的心情沉重,卻是說不出來的感覺。
馬車走了幾里山路,來到了永寧的爺爺,萬曆老皇爺的定陵。
定陵規模宏大,比泰昌帝朱常洛的陵墓不知道要大過幾倍,走過正門前的漢白玉石橋,一座碩大的碑亭矗立在青天之下,奇怪的是,石碑上空空如也,連一個字都沒有。
轉過碑亭,就進了陵墓內城,穿過兩重院落,到了最裡面的祾恩殿,萬曆帝的陵墓就在祾恩殿中間,值守的太監引導永寧上了香,又磕了頭。
站起身來,永寧差點摔倒下去,臉色蒼白沒有半點血色。
值守的老太監看到永寧的樣子,小步走了過來跪倒說著:
“公主一路顛簸勞累,是不是感了風寒,還是到右側偏殿歇息一下也好,我就讓人送來茶點。”
楚流風點了點頭,扶著永寧走進了右側的偏殿。
一會功夫,幾個小太監送來了茶點,還生起了火爐。
永寧睡到了床榻上面,緊閉著雙目,眼角淚痕連連,楚流風幫她蓋好了被子走了出去。
偏殿中間一段是書房,幾排書架上積滿了厚厚的灰塵。
最裡面那排書架中間擺放的是《資治通鑑》和《史記》,上面卻是一套《楞嚴經》。
楚流風拿出《楞嚴經》其中一本,翻了幾頁,裡面都是梵文看不懂。
這時,楚流風看到書架和牆壁之間似乎有個突出來的銅帽,覺得好奇,把經書又拿下來兩本,用手帕擦了擦看起來像似銅帽的地方,確是一個銅帽鑲嵌在書架和裡側牆壁相交的地方。
楚流風按了按銅帽沒有動,又加了一點勁力按了按,銅帽似乎有些鬆動,手指上的內力再加大了一些,銅帽慢慢的陷到了裡面,快要看不到銅帽的時候,吱呀一聲,書架和牆壁同時的向左側移了過去。
楚流風很是驚奇,面前顯現出來兩扇亮閃閃的金門,兩扇金門上各是一副突出來的太極圖圓環,左門太極圖是山河,右面太極圖則是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