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跪拜:“我王萬年!”
趙國眾志成城,而燕國的歷代根本就是興盛一時,難登大雅之堂,所以談起燕國,也確實不容易,自從建國以來,基本就沒幾個可以稱的上臺面的王者,最有趣的就是燕王噲禪讓,後又慘遭滅族,說起此時也夠奇特,當然之後燕國雖然是復國了,只是可惜的是,復國以後的燕王依然都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為,好不容易燕昭王這樣的明君,為了一心復仇,並採用蘇秦,以及重用樂毅這等名將,輕而易舉的聯合諸侯,攻伐齊國,但是好景不長久。
燕昭王的兒子燕惠王,為了一己私利,輕而易舉的就毀壞了父親一生的夢想,這個也難怪,比較燕惠王也不是無能的大王,尤其太過於自信,為了樹立自己的威風,從而導致燕昭王一生的謀劃毀於一旦,這個還不說,還為了立威而撤掉了樂毅,差點殺了名將,可見其能多有迂腐。
在燕國,可謂是好事沒有幾樣,壞事卻是一籮筐,當然啊,可能由於燕國處在最北方,又長期與匈奴對峙,北邊的天氣過於嚴寒,所以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幾乎也沒有哪一方諸侯國願意主動滅燕,從而讓燕國滿載了安逸感,很難振興也是如此。
燕國此時的國策基本就是,吞併齊國,強大自我,然後發現軍事與經濟,聯合三晉攻打楚國,當然燕國清楚,雖然燕國與楚國的交集並不是很多,但畢竟楚國人才雲集,讓人求賢若渴,可是錯就錯在,現在燕國突然又倒戈趙國,本來準備出其不意的殺向趙國,可沒想到,間接的喚醒了趙國的沉睡,李牧也因此而被趙王看中。
燕惠王的政策不同之前的燕王,好似同秦國想法大同小異,以遠交楚國,近攻趙國,又或者近交趙國攻打楚國,反正一左一右,徘徊不止,從而讓眾人都覺得燕國不是很靠譜,再者,沒有如同樂毅這樣的名將,燕國如何統帥,怎麼可能在戰場之上游刃有餘,一般的統帥也不可能是趙國廉頗的對手,完全可以說是以卵擊石,當然這個還不止,最重要的是,楚王收到了燕國的國禮,抿嘴一笑。
“如今的燕國,過於自信,一下聯合我楚國,一下又要團結於趙國,像燕惠王如此,早晚會把燕國的前程葬送,如今我楚國就響應燕國的號召,當然燕國與趙國開戰,難免趙國不派說客,而我楚國也應該坦然接受趙國的意見,因為眼下,我楚國要面對的是秦國,所以根本就沒有時間跟他們北方二國去纏繞不清”
話語至此,屈原出現,楚襄王雙目呆滯:“屈原?”
“參見我王”
“哎,你不是……”
“屈原,歸根到底也是羋姓,楚國的天下,怎麼可能不愁呢?我的王啊!”
“你說”
“我王糊塗啊!”
“下去”
“糊塗啊,我王!”
“來人啊,給本王將他拖下去,這個瘋子!屈原,本王告訴你,要是你不是羋姓,本王早就將你五馬分屍了”
屈原滿臉是淚,而楚襄王卻一臉鬱悶,當然屈原的謀劃,屈原的忠誠都沒有任何的錯誤,主要是表達的方式不對,從而才使得楚襄王完全沒有接受的必要,其實我們很多時候,當我們的真心很好,做事也能夠做的好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會表達的方式,千萬不可以把話說的很滿,也不可以把別人逼到絕境,否則,真是對事,人家也未必會去接受,眼下楚襄王的想法很簡單,即使自己敗了,也絕對不會向屈原低頭,這就是王的尊嚴所在,而屈原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大王,如今的天下, 到底是面子重要,還是王土重要”屈原的眼淚感動了侍衛,王的心似乎有幾分軟下,但後,黃歇則道:“大王,不如讓屈原把話說完,再做定奪也行”
楚襄王點點頭,隨後屈原則道:“大王, 如今連連大雨,秦軍卻大軍屯兵,為的是什麼,不就是想用水灌鄢鄖之地嗎?我鄢鄖之都,依山環水,此乃大忌啊”
屈原的話語剛剛說完,滿朝文武皆都笑開了花,因為大家都知道,鄢鄖之都,可是山高水低,而水都是往下流的,豈有反著向上流淌的道理,眾人可謂是越想越覺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