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帝師王翦> 第七十八章 人難定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八章 人難定天 (1 / 2)

前方的戰火可謂是喋喋不休,而此時在後方,對於北鎮將軍馳可而言,王翦早已經被利用完了,因為馳可在楚國的威望大增,而且也除掉了自己的強大勁敵,徵東陣營,所以隨之而來的,則是對王翦無盡的冷落,不光不重用王翦,並且還準備大肆打壓王翦,讓王翦覺得,馳可不拋棄王翦都是一種莫大的恩典。

而且這個還不止,王翦眼下所有的俸祿與在楚國的家底,也都在馳可的掌握之中,尤其是秦楚交戰鄢鄖以後,馳可在楚王的眼中成為心腹大臣,從而馳可上書給楚頃襄王,就是為了參合王翦。

其中多有提到,王翦身為秦人在楚地,一定是心懷不軌,為了能夠更好的索取楚國的情報,如此資訊一出,楚王當然是大怒不已,但是馳可也再三強調,此人不可立馬廢除,還是要留在手中用,正所謂手中掌握人,其動天可知,即不重用,同時又可以瞭解秦人還有什麼想法,當然一攬看來不過是馳可的汙衊,但是誰叫馳可是王翦的上將軍呢?

當然,此事讓王翦知道以後,王翦也是欲哭無淚不知道是什麼事得罪了馳可,回頭看看自己的命運王翦感覺,似乎走到哪都會碰壁,似乎只要能力強一點的人,就一定會被嫉妒,王翦雖然明白但是依然是無能為力。

就在孤月之下,王翦感到了無助,反覆不斷而出現的困難,王翦似乎感覺是老天爺跟自己開的一場玩笑,而有史以來極大的恥辱感,頓時滿了王翦的心情:“我王翦一心只想報效國家,卻屢次遭到國之冷落,我王翦一心想專一愛情,卻不料女子對我如此輕看,先有瑩瑩為了財力離開自己,併為了跟王翦斷開所有聯絡,名字都改為汪雪”後來,王翦本以為顏菁是真心對待自己的,卻不曉顏家沒一個是好東西,首先就是顏英的無辜離開,不知蹤影,隨後又有人說顏英已經背叛了秦國,為了不被人發現隱姓埋名為顏啟發,而顏家的女子顏菁不守貞潔,王翦不在秦國的日子,背地裡偷漢子還不說,公然改嫁,顏父與顏母就更加齷蹉了,不光是教育不得當還同意了把顏菁許配給別人。

細細看來,顏菁早已經不是處子之身,跟布里疾在一起以前都已經不是,用自己乾淨的身子換來一家的富貴,所以簡單而言,顏菁不過是一位毀了王翦最後良心的蕩婦。

再從陰險的角度來看,王翦家中僅存的一點祖傳寶物,全被顏菁給欺騙拿走,這就是當年顏菁為何跟王翦在一起的真正原因,知道王翦的真心話以後將王翦一切都給剝奪:“面對眼下的重重困難,一般之人也許早就會死千次萬次,但是我王翦卻不可以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王翦不時背誦起了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眾所周知孟子生於約公元前三百七十二年,其名為軻,字子輿,春秋戰國時期鄒國人,也是戰國時的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與教育家,而且還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孔子一起並稱“孔孟”,孟子宣揚“仁政”,並且最早的提出了“民貴君輕”的思想,從而被後來的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而著作《孟子》乃是記錄孟子言行的著作,總共擁有七篇,由其弟子萬章與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屬於先秦語錄體散文集,其書中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於國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以及《富貴不能淫》孟子的活動年代,約在公元前三百七十二年至公元前二百八十九年,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孟孫氏衰微後,一支從魯遷居到鄒國也就是孟子的祖先。

鏡頭轉向此時此刻的王翦,一種早已經習以為常的感覺驟然出現,隨之而來的就是王翦的自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哈哈,都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然而我王翦一心向正,卻遲遲總遭到不公平的待遇難道真的是!我王翦的錯嗎?還是仁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呢?如果天地不容我王翦,我王翦可以自裁我王翦可以梟首於天地之間”

少時,一旁的男子目視了全部過程,隨後緩步走到王翦跟前,男子也就是尉繚,如今已經年有十五而王翦也三十來歲,回目的瞬間,尉繚子勸解道:“將軍可以現在就死,只不過天所降下的大恩典,你必然不可以承受”

“何人,此話何意”王翦目視尉繚。

“我乃尉繚,至於我何來歷,你就不用知道了,但是我之言,你如果愛聽就聽,倘若不愛聽,我也不多說什麼了”聽完尉繚的話後。

王翦內心而盤算道:“都說能知天命者乃長者,而懂得天命之人,往往都是世間之神童,雖然我王翦從來也不信如此的邪說,但是今日王翦必定內心憂患重重,止不住此年青可以讓我內心有所啟發,聽聽也行”

帶著不太看中的思維,目視尉繚王翦不時問道:“你就說說,我王翦眼下到底是如何的情況,又應該如何去辦,至於我王翦的將來又會如何,我倒是很好奇你能說動王翦的心志嗎”

“首先將軍不知天命,天命乃一切之所源”

“天命?何所為?說來聽聽”王翦不解。

隨後尉繚子耐心的說道:“將軍雖然懂得孟子的一些書籍,卻不明白其中的深刻的含義,所以很多時候,將軍會陷入迷茫,同時兩難,因為我們覺得吃吃苦受磨難,就是看似簡簡單單的事情,其實不然只有真正身臨其境,而在其中深刻領悟的去明白道理加以改正,同時總結後,擁有化骨更疼痛的靈魂感覺,才能讓我們有機會尋找道路,上蒼賜給我們大家生命,但是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幸運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也有順境也有逆境,當然,一個人如果從出生一直到死亡都是順境,然而他活著的意義就不大了,但是一個人從出生一直到死亡,一直都是逆境,他活著就很精彩,逆境與順境同時有為大多數人的命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