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啊,上次同魏國韓國一戰以後,據說大人已經位居三閭大夫,是楚國對於各國外交重要之臣,又怎麼會窮呢?”
“為官難道就是為了圖富貴嘛?”屈原看著王翦,頓時間一種高大的形象滿了王翦的眼目,隨後王翦反問:“也不能窮對嗎?”
“窮嗎?桌椅能坐足矣,飯能吃飽,偶爾小酒,僕人三五,妻子單一,不滿跟小兄弟說,楚國富庶屈原心足矣,因為國家富足就是為官的自豪,能夠在強國之中為官,已經足矣,比起那些普通的百姓,人家飯都吃不飽,說起來也是屈原的慚愧啊”屈原到底是何許人也,真君子,且此時的氣魄在王翦心中,不亞於武安君白起的地位,簡直就是一種人生境界,屈原的心思全在國家與百姓,自己為官並不是為了圖財,而只是為了國家與百姓的明天,自己寒酸卻從來以國家富強為自豪,如此的臣子乃國家之大興也,但是可惜的是,如此的臣子容易得罪人,這得罪誰不好,卻偏偏要得罪楚國上層人物,與上官子蘭這樣的王子為敵,而此時的楚國,需要的就是屈原這樣敢說直話,能力極強的能者,當然,很多時候能力是把雙刃劍想要能夠傷人,同時也會傷到自己,畢竟大忠者不常有,則奸惡之徒永遠勝過於大忠者,大忠者在其看來只是愚者,能夠做到即忠臣又不愚之人,幾乎就是聖人了。
“素聞屈大人忠君不二,但不曉得國家與君王哪個需要排在第一”王翦詢問。
“國乃君王之國,君王乃一國之君,所以當然以君王為先,既然是君王的國,忠君也就等於報國了”
“大人如何看來忠字?”
屈原擺動擺動衣袖,隨後說道:“忠分十二忠”
“願聞其詳”
“上品三忠,為盡忠、死忠、愚忠,此三忠為至死不渝的忠臣,其中盡忠是生命耗盡也絕不背叛,品德純正,死忠是任何環境也不會別離忠字,由一而終,愚忠除了忠誠什麼都不需要,看似大愚實為大智,此乃上品三忠又可為諫忠,次忠三品,分別可為孝忠、義忠、仁忠、此乃次三品,多有忠孝難兩全或者忠義難兩全,又或者忠仁難兩全,在多放選擇之下,還是以忠為重要,也可以看作情忠,中品三忠分別為離忠、悔忠以及道忠,此三忠之離忠在乎於背離了忠誠以後,領悟之忠,內心愧疚也為忠誠,只是一時糊塗,悔忠意思相近不過更加透徹的悔過,而道忠凡事以道德約束自己的忠誠,不為心甘情願,也是忠誠”九品忠解過後,王翦內心深表佩服,雙手不時合攏:“受教之深”
“還有下三品,乃逆忠、謀忠與虔忠,此下三品不是批評有多差,而是指的逆境大多數是,表面背叛自己的國,其實是在別國作奸細,也就是在逆境之中的忠誠,再者謀忠,謀劃一切皆可能的形式,實質為忠一不二,虔忠乃內心淳樸一心忠誠,可惜無膽識的默默忠誠也可為忠誠”屈原品茶,隨後咳嗽。
王翦以茶代酒敬屈原。
少時屈原帶著微笑而道:“你我眼下就是謀忠,但不知道小兄弟彼此從秦國歸來楚國,是不是逆忠”
王翦聽後話中有話,少時放下茶杯對話而道:“難得大夫與王翦談論的如此開心,大夫深知十二忠則王翦亦能理解十二忠,可謂是英雄相惜相見恨晚”
屈原大笑,隨後回敬:“來小兄弟,難得天涯知己來屈原府邸,開心啊!哈哈……”
王翦與屈原溝通甚歡,拜會完屈原以後,王翦決定日後再來拜會屈原,眼下兩人杯茶幾行,王翦成為了屈原的門客,並且有宋玉代為照顧,少時王翦離開屈原府邸,留下屈原一人臥坐於塌,頓時的頭暈眼花讓屈原感到不適。
有家臣連忙上前,並焦急的問道:“老爺已經數日沒進食了,日益消瘦這樣下去,身子骨豈能受得了”
“呵呵,茶米飯酒?你要知道我王還在人下,屈原豈可吃的消,我王餐風露宿保守極寒與羞辱,我這作為臣子的,豈可如此獨自享福下去,不顧及我王與百姓的痛苦,屈原要跟王一起餓下去”
帶著堅定的眼神,隨後家臣知道主子是在默默的盡忠,不讓任何人知道,只是自己一人獨自捱餓下去,家臣開始繼續勸說:“如今老爺不吃不喝,之後自己的身體都會撐不住,如何想方設法營救我王”
聽到這裡,屈原轉目:“對,我都倒下了,誰還會去救我王?上官子蘭他們?還是算了,你說的是快快拿吃的來,快,屈原一時糊塗啊,我要吃東西好好的吃!”
家臣開心,連忙去端吃的,而就在這時候,以外發生了,屈原終於餓倒下了,家臣驚慌失措:“老爺老爺……”
隨後在屈原府邸,扁鵲的身影出現,給屈原拿脈以後,扁鵲而道:“還好大人身子骨硬朗,不然盲目的餓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啊”
“要緊嗎?”家臣問道。
隨後扁鵲說:“哦,喝下我開的幾道方子,就會逐漸恢復,不必太擔心”
屈原緩緩睜開雙眼,有氣無力地說道:“看來上天還要屈原盡忠啊”
扁鵲聽聞,生氣不止:“你這頑固的傢伙,不是念在你我故友,我才懶得千里迢迢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