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問:“何以見得”
“你們想想,如此獨裁的王,對事可好,一旦是事出有問題,那後果可是不堪設想了”蒙恬說道。
大家仔細思索,隨後,眾人想聽聽王翦對趙王的看法。
“智、仁、勇、德、謀五方面看待趙王,首先談到智慧而言,趙王智慧超群,但是由於想得太多,往往限制了自己的智謀,仁義而言,趙王有了,但是談到天下大勢,光靠仁義行不通,趙王也明白,所以他努力想要改變,卻讓自己陷入正反之中難以自拔,從而顯得優柔寡斷,勇氣而論,趙王欠缺,但是有能臣支撐趙王的勇氣會增強,而如果能臣們如果意見不和,趙王就會進入到一種難以抉擇的境遇之中,再說道德而論,趙王確實具備身先士卒,與百姓同食粥,體恤民情,但是王終究是王,沒有牙的老虎,如何統領森林,最後從謀而論,有小略無大謀,因為趙王始終將胡服騎射作為治國理念,沒有從而進取,導致停滯不前,難以成大事”
眾人一聽,則蒙恬回答道:“按照你這麼說,趙王能力不差,只是長期處於正反之中,導致總體而論是,優柔寡斷,從而是明君,但非亂世之王者,對嗎?”
“嗯!”
此時在另外一邊,廉頗聞之大怒:“什麼!那個馬屁精果真當上相國了?真是豈有此理,真會拍馬屁啊,莫名其妙成了郎中令,現在居然還成為了我趙相,我王到底是吃了他什麼迷藥,居然如此”
一旁李牧而道:“其實藺相如還好吧,不像大將軍說的”
“你懂什麼,那隻靠嘴皮子吃飯的,沒有什麼真才實學的能力,我廉頗就是瞧不起這種人,以後上朝的時候,看我是怎麼刁難他”廉頗話後,有臣子聽見並在有機會的條件下,將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給了藺相如。
聞之資訊的藺相如,按朝中的凝聚力而言,根本就不亞於廉頗,可以說廉頗武將之中有影響力,藺相如則深受文臣們的擁戴,當然此為趙國之大忌。
趙王聞之廉頗對藺相如的感言,不好說什麼,朝會過後,群臣離開,趙王喊住藺相如:“相國”
“大王!”藺相如拜會,隨後趙王而道:“相國今日朝會所言,凝聚秦國,圖伐齊國本王覺得很好”
藺相如隨後而道:“我王覺得此計可行?”
“嗯”
“感謝王的認同”
“只不過……”
王的話欲言又止,隨後則繼續說道:“你與廉頗將軍好像不是很合”
“我王無解了,相如與廉頗將軍,一文一武,大家為的是趙國,也許有時候是意見觀念不同,從而讓外人以為我們將相不和,所以無解其中深刻的含義”
聽到這裡,趙王不時將話題給挑明:“對於你勝任相國一事,廉頗將軍大為不悅,你可知?”
藺相如猶豫了一會兒,王隨後而道:“本王算是多事了,不過此話早已經傳開,你有什麼想法嗎?本王替你倆做主,只管說來,要是廉頗不對,本王肯定要說他”
王之話語以後,只見藺相如跪下,並告訴王:“大王,藺相如有一事相求”
“但說無妨”
“自古以來,有國便有家,有君便有臣,臣子不和乃君王之大不幸,文武不和乃國之危難矣,廉頗將軍身經百戰,傲氣自然是有的,但是藺相如看的是國家層面,不與以計較,因為將相之變,則朝亂國變,不可有,對秦王藺相如有至死不退的勇氣,那是因為對敵人,而對於廉頗將軍,藺相如定當能退則退,能讓則讓,因為那是忠於國家”藺相如話後目視趙王。
忍不住的眼淚,感恩而出,趙王聽到藺相如之話後,明白了自己沒有提拔錯人,能臣這個不說還挺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