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職在餐廳繼續。
“我們在12月11日抵達孟買,下著小雨,天氣陰冷。”皮爾斯捧著茶杯回憶,“因為東印度公司為我們準備了專用的水倉,泊船後我就給船員放了假,從12月11日到1月10日,聖誕和元旦連假,只維持13人警戒值勤。”
“埃迪.加曼會長在下船的第一時間就向總督府遞送了拜貼,但是總督很忙,直到兩天後的13號才真正接待我們。而且所謂接待,只是在兩位客人中間擠出了40分鐘時間而已。”
“所以那次見面幾乎一直都是他在說,我們聽,聽到最後,他問我們是否接受,埃迪.加曼沒有徵求我的意見就替我答應了……所以我才一直不喜歡他。”
康沃利斯總督提出的委託是【希望德雷克商會在東南亞挑選一部分無歸屬島嶼進行開拓殖民】。
開拓殖民就是以私人身份對非主權地進行殖民的行動,大體包括登陸、宣示主權、建立集居、抵禦反撲、馴化、奴役或屠殺原住民等流程,是歐洲殖民時代最常見也最穩妥的手段。
不過所謂穩妥肯定是相對的。
在葡萄牙衰落以後,東印度地區一直是英荷兩國分庭抗禮。英國的優勢在次大陸一帶,至於東南亞群島海面,荷蘭的勢力壓倒性強大。
英國眼饞東南亞諸島的土地和物產不是一天兩天了,可他們撈過界的手一次次被荷蘭人斬斷,這麼多年過去,東印度公司愣是沒有建立起一個穩定的據點。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獨立戰爭結束後,法蘭西的財政問題日益突顯,到1786年的時候早已不再侷限於軍、政兩面,民生凋敝,市面蕭條。
麵包在漲價,吃不起麵包的窮人大量地屠宰牛羊,導致畜肥不足,土地減產。
地主的收益遭到了損害,於是開始集體性的加租,法蘭西最大的地主天主教庭開了一個壞的頭,首創地向租地的農民徵收什一稅,並迅速風靡全國。
據英國統計,自從什一稅在地主圈流行開後,農民用於麵包的開銷幾乎佔到生活總收入的50%。
但什一稅的意義還遠不止加重農民負擔,各地上報的畝產斷崖式下跌,國庫的收入進一步萎縮,為了維持生計,路易十六隻得繼續向資本家和市民傾瀉壓力。
歐洲心臟百業廢馳,其動盪迅速影響了整個文明世界,尤其是與法蘭西毗鄰,對法國依賴極大的荷蘭,突顯的矛盾甚至比法國本土更加劇烈。
有可靠訊息顯示,荷蘭農民已經做好了起義的準備,資本家和軍隊沆瀣一氣,準備驅逐他們眼中的庸主,聯省共和國(荷蘭共和國)執政威廉五世。
英國等來了第四次英荷戰爭的機會,迫不及待地,恨不得威廉五世立刻流亡,荷蘭立刻暴斃。
在這個關鍵時候,喬治三世的智力們對荷蘭的局勢作出了悲觀的預測,即荷蘭一定會亂,農民會起義,軍隊會造反,但威廉五世的統治卻不會那麼容易結束,換而言之,荷蘭離暴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出這一預測的關鍵在神聖羅馬。
威廉五世的夫人是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威廉二世陛下的親妹妹,有這層關係在,腓特烈.威廉二世幾乎一定會出兵荷蘭,而且101%會獲得圓滿的成功。
英國已經做出了決定,既然事情的發展毫無懸念,那麼只要荷蘭一亂,威廉五世一跑,英國就以舉手之力全力支援腓特烈.威廉寵妹,讓正義得到申張。
這些情報透過皇家保密局的渠道秘送到東印度公司,議會的本意是讓公司繼續忍耐。
畢竟荷蘭就要死了,但不會完全死透,趁著她的身上還有兩分熱度三分柔軟,英國得先拖著她共舞一曲,搶收一波外交紅利,這才是當務之急。
東南亞還是要謀的,眼下,時機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