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血腥卻並不激烈的襲島戰中,外儒斯特北部海域無疑是圍島戰場中戰況最膠著那一個。
參戰的一方是德雷克直屬艦隊第一編隊,旗下侍神二代蓋侖型驅逐艦密斯特拉號、古娜號,侍神一代蓋侖型驅逐艦布倫希爾德、潔爾詩科古爾號,百慕大布裡格型軍艦鳥、白鵜鶘號以及百慕大布里根廷型夾竹桃號、緋寒櫻號、百日菊號共9艦。
編隊旗艦密斯特拉號,編隊提督卡特琳娜.迪波,旗艦艦長兼編隊戰術室首席法芙娜.韓吉。
這是自1786年2月末,第一編隊在邁阿密大反攻中大損重編後,時隔5個月首次履戰,相比於原先1253的11艦編制,新的9艦編制更具侵略性。
新下水的古娜號是與密斯特拉同型同配的短兵肉搏型高速驅逐,自第二編隊調入的潔爾詩科古爾號與當時戰沉在邁阿密河道的格蕾號同期服役,艦組經歷過巴斯特爾大海戰,在戰術執行力與戰鬥經驗上都有不俗。
大幅削減的布里格艦在三選二中優選了培養出法芙娜的白鵜鶘號和戰術靈活的軍艦鳥號,原來損失最大的布里根廷艦依舊維持三艦規模,新造艦的艦組也沒有選擇新人,而是儘可能保留了原暗香檳和繡球花號的操作人員。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新編成的艦隊能在最短時間內適應對戰術執行度要求極高的法芙娜。
同理,卡特琳娜的正式下放也不是為了剝奪法芙娜在編隊中的權力,而是為了更充分地發揮她的專長,走的是提督輔佐戰術長的實相模式。
艦隊有卡特琳娜輔佐,旗艦有大副安妮幫襯,艦隊上下把法芙娜視作勝利女神般崇拜,直屬艦隊的第一編隊正是用這種近似後世飯圈的病態的凝合的團結徹底拉開了和第二編隊的差距,連皮爾斯彙集精英的特勤編隊在集團評價上都不得不遜色一籌。
換而言之,新成編的第一編隊是整個德雷克旗下的最強集團,這是來自整個直屬艦隊的認可。
而作為她的對手,維京人海盜團平庸得太多。
海盜團在積累階段基本是搶到什麼用什麼,維京人若是停留在結社戰爭前或許已經具備了戰力蛻變的條件,可在偉大的後黃金時代,12艦依舊只是普普通通的中上規模。
他們唯一值得關注的船是在1785年下水,由秘密船塢打造的第二代埃裡克森號。
巴斯特爾海戰,第一代埃裡克森號與當時的第一編隊旗艦,同樣由卡特琳娜領銜,現第二編隊提督弗雷恩指揮的亞爾薇特號進行了一場一對一的較量,但真正觸動博尼特的卻是在海平面下以一敵七,尤以勝返的瓦爾基里。
他在瓦爾基里看到了如狂戰士般無敵的力量,攻防兩端無敵於世,風馳電掣無人能及。
他幻想自己也能擁有這樣強大的力量,所以砸鍋賣鐵,甚至抵掉了第一代埃裡克森號,用破釜沉舟的氣勢訂購了他的新旗艦,預算高達5萬5千鎊!
5萬5千鎊可以打造一艘怎樣的船?
如果這個問題出現在皇家海軍的採購預案上,她會成為一艘空裝的三級新銳戰列艦。
如果這個問題出現在海事集團的商業合同中,她或許是一艘滿配的二代侍神驅逐艦。
但博尼特無法選擇這兩個供貨商中的任意一個。
畢竟天下船廠千千萬,有能力獨立設計40米以上級大船,同時又願意接收海盜訂單的廠家有且只有唯一的一家,那就是在大海盜中盡人皆知的巴西帕爾梅拉斯“秘密船塢”,那個無法的、貪婪的、精湛的黑市船商。
博尼特在那裡得到了他想要的船。全長47.6米,最寬11.3米,以堅韌卻易燃的南亞柚木為主要船材,在要害部位內嵌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