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在人類文明的邊緣和縫隙,海盜世界相較於文明社會少了許多人的特質,多了一點野獸的認知。
智慧野獸或許是對他們更合適的定性。
由他們所主導的世界推崇純粹的弱肉強食,相比於主流,在同樣利益至上的背景下,善惡、恩怨、傳統、信仰等等精神側的影響力被大幅度沖淡。
他們缺乏敵與我的概念,硬要進行區分的話,大概就是是否得到《海盜法典》,也就是海上兄弟會認可。
這樣草率的判斷標準其實非常奇怪。
因為海上兄弟會的權威來源於海盜皇帝亨利.摩根,而在摩根入土為安之後,海盜正是這世上最不把兄弟會當回事的人群。
在他們眼中,兄弟會只是偉大的摩根腐爛之後殘留在世上最後的渣滓,這種情緒就像是孩子失去了最崇拜的父親,還因為失去了父親,不得不接受無能叔叔的監護和教養。
誰更值得同情?這個問題大概連全知的神都無法回答。
但正因為這種源自根基的矛盾,海盜們在許多常識性的立場問題上表現出難以言喻的瘋狂和不可理喻。
如何看待洛林就是這一代海盜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認知矛盾。
一方面,每個海盜都知道洛林和他的德雷克商會是海盜世界的破壞者和最危險的敵人。
從兩次結社戰爭到不久前的巴斯特爾海戰,他一直廚在海盜的對立面放牧那群溫順的羔羊。
曾經逆來順受的商人們在他的煽動和帶領下嚐到了反抗的甜味,突然間變得好戰,變得嗜血,把反抗當成了理所當然的選擇。
海盜的營生變得比當初艱難了許多,不抱著殺人和被殺的決心,現在的海盜甚至掙不到最基本的溫飽。
但另一方面,不同於歷史上那些反抗海盜的領袖們,洛林並不是那種令人生厭的“英雄”,至少在形象上,他更接近洗白上岸,復又捲土重來的亨利.摩根……
無論是基於什麼考量,他與海盜世界的戰爭起點是內戰,向棉布傑克宣戰的過程遵循了法典的約束,他的彩瞳海盜旗和海盜王的身份也得到了海上兄弟會的承認。
結社戰爭時洛林倒是主動放棄了他的旗和尊號,可不知道為什麼,明明被抄掉了老家,海上兄弟會逃到拿騷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卻是火急火燎地追認了洛林的新旗,在海盜的世界破天荒製造了一位白幟的海盜王。
有傳聞說這件事情的背後隱藏著黑男爵巴夫洛繆的算計。
畢竟當時洛林所帶領的結社聯軍如日中天,巴夫洛繆新遭敗績,烏龜島淪陷,海盜帝國威望喪盡。
雖然不可能真的把全加勒比的海盜清剿乾淨,但當時沒有任何人懷疑洛林會帶著他的艦隊登陸拿騷,讓百年曆史的海盜帝國徹底成為歷史的名詞。
就在那時,海上兄弟會主動追認了洛林換旗的“合法性”。
白幟的薔薇三色堇成了海盜王的旗幟,第一次結社戰爭成了又一場海盜王之間的內戰。
商人們不知道海盜帝國的傳承規則,從兄弟會不合常理的卑顏當中,他們只聞到了新海盜皇帝登基的恐怖氣息……
沒有人願意讓海盜帝國誕生新的皇帝,聯社內部爆發了短暫卻嚴重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