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下定論,洛林張手一揮:“令海灣解封,艦隊以瓦爾基里為首向米拉尼城堡進發。”
“鳳仙花號信達馬西拉祖沃港,告訴埃迪會長,我們需要更多的炮彈,同時請他做好接收傷員的準備。”
“旗令下達!”
“鳳仙花收悉,啟航!”
“目標米拉尼城堡,海灣封鎖編隊啟航!”
……
與此同時,阿蘭姆皇宮。
阿蘭姆皇宮是歷任蘇丹的王宮,位建於馬斯喀特城區北角。
她的面積廣闊,坐擁有大片的土地與草場,以厚重的圍牆與市區相隔,圍牆內建有軍營、城堡、倉庫、農場、牧場、獵區、蘇丹宮、議政廳與國家內閣,是馬斯喀特真正的軍事與政治中心。
在馬斯喀特人的心中,這裡永遠是森嚴的、安樂的、高不可攀,與世隔絕的。
全城最有權勢的人就生活在那堵高聳城牆的內外,放眼望到處都是豪宅與廣廈,連僕從都穿著鮮豔的綢衣,用乾淨的手抓食豐盛的肉飯。
只有真正住在裡頭的人才知道安閒不會永遠停留在皇宮的天空。
英國人正在侵略這個和平而獨立的國度,起因似乎是蘇丹庇護了幾個不知所謂的葡萄牙人。
事實上這麼說也不準確。
對內情知曉更深的人都明白,這次戰爭的起頭是蓋海里爾的舍克接受了那幾個葡萄牙人的奉獻,自作主張為他們提供的庇護,蘇丹只是無辜地被借用了名號。
等蘇丹知曉此事的時候,憤怒的英國人已經封鎖了蓋海里爾的外海。
那時,內閣中的大部分大臣都認為英國人犯了錯。
因為蘇丹國並不畏懼英國,他們擁有遠勝於歐洲人的航海歷史,擁有超過30艘強大的巴加拉艦,還有天賜蘇丹號,那是整個阿拉伯海最強大的戰艦,就算是那些貪婪的歐洲艦隊也無法對抗。
英國人試圖挑戰蘇丹的威嚴!
這件事原本錯在蓋海里爾的舍克,但因為英國人的魯莽行徑,事情卻失去了和平解決的餘地。
幸好那些英國人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們雖然封鎖了蓋海里爾,卻沒有做出更出格的舉動。高瞻的蘇丹看不到幾個漁民的生計,對皇宮中的貴人而言,懲治傲慢的英國人是必須的,但戰爭……
這樣的小事還遠不值得動用戰爭。
誰都沒想到事情會惡化得這麼快。
1月2日蓋海里爾訊報,英國人在12月20日得到增援,在蘇丹國的領海與葡萄牙的“強大”艦隊交戰。
蘇丹從中感受到蔑視和冒犯,第一次就英國人的問題召集內閣會議,正式商討戰爭的必要性。
1月3日舍爾比薩特急訊,英國於26日炮轟蓋海里爾,蘇丹國使者被斬,英國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