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巴爾的摩的新走私合同簽訂得很順利,包括洛林草擬的附加協議,不過中午就得到了約翰.亞當斯的首肯,被編入到正式的文字當中。
在水倉的會客室,洛林代表供貨方簽下愛德華.肯維的大名,漢密爾頓則代替了始終沒有在洛林面前正式露面的約翰.亞當斯,成為了大陸軍的直接代表。
一式兩份,完約即續,雙方擁有平等的隨時終止續約的權力,同時也承擔共同完成當前合同的義務。
簡單的儀式過後,這份價比金山的羊皮卷就成了洛林的囊中之物。
美利堅強壯的軍人開始有序又快速地缷下船上的軍火,同時換上大豆和玉米,用這兩種賤價的穀物填塞滿整個船艙。
這是洛林的要求,在回程的時候,它們會成為寒鴉號的護身符。
自獨立戰爭開始以來,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區的走私活動呈現出一種奇特的瓣膜特性,即自北美向加勒比群島方向暢通無阻,群島向大陸方向舉步維艱。
後者的情況符合全世界對新大陸局勢的認知。
北美戰酣,所需者不是軍火就是與戰爭相關的其他物資,英國如惡龍盤踞在海疆,當然不願讓對英國人不利的東西流入到反抗者們的手中。
而前者的情況則大大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
陸島貿易……
有別於純粹的合法或非法,這項進出口貿易披著人道主義的外衣,早已是潛藏在合法水面下的公開非法。
加勒比群島或許是當今世上開發度最高的殖民地區,有限的土地上林立著種植園,種植園裡滿栽著回報豐厚的經濟作物。
因為白人不許,島上的人就失去了自產自銷的資格,放眼望去鮮有農地,糧食、日耗,甚至是淡水都需要從島外進口。
剛需構成了貿易的主幹,一種普遍向的,難以牟取暴利,入行門檻低廉,風險頗低且特別適合全民參與的走私業務。
這一業務從移民進入新大陸時就開始盛行,時至今日,規模和地位都已遠遠超過了歐西北的近海貿易,養活了成千上萬的新大陸海商。
只要是能漂的東西就能走私,只要是走私就能賺錢,只要能賺錢就能買船,只要能買船就有了能漂的東西,完美的閉環。
更重要的是,橫行在新大陸海域的群鯊們對日耗走私普遍抱有善意。
鮮有海盜向這些盈利有限的走私商人出手,各國的海軍仰其生計,更是能幫就幫。
哪怕像沙克這樣,基於戰略封鎖了切薩皮克灣口,他依舊不能輕易對日耗船隻下手。
原因很簡單,因為百慕大群島也是陸島貿易的目的地之一,一旦這個口子被徹底堵死,沙克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艦隊給養的重大問題。
這就給了洛林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