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能被列為四大名著之一,自然有它的獨到之處。
它最有魅力的地方在於它是基於史實的基礎上虛構的情節,包含兵法謀略,政治外交等等諸多方面。
如果顧青說的故事是紅樓夢,或許李隆基看幾頁便掩卷,頂多誇一句文才難得,說不定還會對書裡的賈寶玉左右看不順眼。
如果顧青說的是水滸傳,李隆基可能會勃然大怒,順便延長顧青的刑期。
至於西遊記……玄奘和尚死了還不到一百年呢,取經倒是有,哪裡來的猴子和豬?那麼多玄玄怪怪的神仙鬼魅,又是玉帝又是如來的,當朕這個帝王是擺設麼?更何況,書裡的玄奘居然跟太宗先皇帝結拜兄弟……呵呵,這是花樣作大死啊。
所以,顧青拿出的三國演義反而是最合適的。
書的內容基於史實,書裡的謀略和政治等等諸多事例都頗合李隆基的胃口。
於是李隆基漸漸提起了興致,從桃園三結義開始,他的興趣便愈見濃厚,初時翻閱書稿還有些敷衍,只看了幾頁便神情凝重,他開始認真讀了。
張九章跪坐在下首,表情淡然如入定的老僧,到了午時,在高力士的悄聲提醒下,李隆基赫然驚覺,卻不忍釋卷,下旨備宴,賜張九章同宴。
酒菜端入殿內,李隆基食不知味地一邊吃一邊翻閱書稿,張九章則不客氣地又是飲酒又是挾菜,一本三國演義要讀很久,張九章不會委屈自己乾等的。
君臣在詭異的靜謐氣氛裡,一句話都沒說,半個多時辰才吃完一頓飯。
酒菜撤下,張九章繼續入定。
李隆基的神色卻越來越凝重,有時候讀完一頁並不急著翻開下一頁,而是仰頭望著殿頂的房梁,不知在唸叨著什麼,若有所思地點頭後,才繼續翻看下一頁。
讀到趙子龍長坂坡七進七出,李隆基擊節而贊,謂之猛將。讀到諸葛亮草船借箭,李隆基大笑不已,連誇臥龍計策之妙,可憐吳中周郎,讀到關羽敗走麥城,終被吳國所害,李隆基黯然嘆息,心情失落。
讀到星落五丈原,最後司馬氏篡魏,三國終歸於晉,李隆基不知想起了什麼,忽然掩卷大泣不已。
“此書……確實可稱奇書,張卿,此書何人所作?”李隆基哽咽問道。
張九章起身道:“青城縣侯,顧青所作。”
李隆基愣了:“顧青?”
不敢置信地再次翻開書稿,李隆基迅速看了幾眼,吃驚道:“顧青能作出如此奇書?不可能吧?”
張九章淡然道:“臣不敢欺君,確實是顧青所作,由臣的侄孫女懷錦手錄,臣在細枝末節處增刪了一些,但書裡的故事和謀略外交等等,皆是顧青一人所作,臣以性命擔保無誤。”
李隆基仍震驚地道:“他才二十來歲,書中的謀略兵法可稱絕世之妙筆,許多地方朕讀之受益良多,更難得的是,這些人物和故事竟與史實並無偏差,說它是一本兵法韜略書亦不為過……顧青才二十歲,以他的閱歷怎麼可能寫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書?這……太過匪夷所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