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朝為田舍郎> 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陽登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陽登高 (2 / 3)

這是一樁真實發生的逸聞,顧青甚至能猜測李白是如何忽悠二人的,多半是將杜甫和高適灌醉,然後言之鑿鑿地說海外有仙人,杜甫和高適迷迷糊糊之下便答應了,旅途中每到夜裡想反悔,李白繼續灌醉他們,繼續忽悠,二人繼續迷迷糊糊地答應……

“子美兄,當年為何答應與太白兄一同去海外尋仙?”顧青眼裡閃爍八卦的光芒,說不定又是一期絕佳的素材呢。

杜甫一愣,接著苦笑,連連擺手:“不提了,不提了,我三人尋仙一年卻無果,想來是我們修行不夠,尚無緣見仙人一面。”

顏真卿捋須在旁含笑聽著,然後笑道:“李太白詩才之高,性情之真,是老夫生平僅見,可惜,太白過於清高,在人情世故上卻如孩童一般天真,終究被朝堂所不容,以他之才,若稍微具備一點世故圓滑的能力,朝堂上或許會有些成就。”

顧青笑道:“世上總是需要各種各樣的人,太白兄為人率直天真,我以為這恰恰是他的優點,他的性格沒什麼不好,除了不適合當官。世上缺少的不是當官的人,而是他這種真性情之人。”

杜甫兩眼發亮,朝顧青拱手:“太白兄若聞斯言,必引賢弟為生平知己。”

…………

馬車很快到了驪山腳下。

顧青三人下了馬車,只能步行上山,也算是重陽登高應景。

山腳下已有宦官們等在入山口,分別核對應邀而來的朝臣們的身份,核對過後,宦官便雙手送上一株茱萸,權貴朝臣們將茱萸斜插在冠帽鬢邊,傳說茱萸有避凶趨吉之效,早在漢朝便有此習俗。

顧青與顏真卿杜甫三人同行上山,一路上相熟的朝臣紛紛互相招呼致意,顧青跟著顏真卿也在朝臣隊伍中混了個臉熟,聽說顏真卿身邊的少年便是最近在長安城風頭頗勁的才子顧青,朝臣們驚異之後紛道久仰,有些對詩文頗為痴迷的朝臣們甚至主動過來結交,顧青一時間竟成了主角般的存在。

客套一陣後,顧青有意識地低調起來,故意低著頭,很少與人招呼。

太子設宴,顧青還是要有點分寸的,今日的場合唯一的主角只有太子一人,顧青不能喧賓奪主,不能搶了太子的風頭,為了這點小事被太子惦記可太不划算了。

從山腳步行上山頗為辛苦,走了近兩個時辰,權貴朝臣們終於上了山腰。

太子李亨早已命人在山腰臨時搭建了一座登高臺,登高臺上鋪了紅色的地毯,擺滿了矮腳桌,桌上已備酒菜,每張桌子邊還跪著一位美貌的歌舞伎。

這也是權貴人家宴會的習慣,歌舞伎不僅僅在賓客面前表演歌舞,歌舞中場休息時還要跪坐在賓客身邊,為賓客斟酒佈菜。與賓客輕語閒聊,遇到一些不講究的賓客,或許還會偷偷伸出鹹豬手那啥一下。

當然,歌舞伎陪客不一定是權貴人家的標配,有的權貴不喜此道,家中便沒有這項服務,說穿了一句話,要看主人色不色。

顧青三人到了登高臺後,便有宦官引三人落座,顧青的桌邊也坐著一位美麗的舞伎,見顧青坐下來,舞伎朝他羞怯一笑,跪坐朝他行禮,然後為顧青斟滿了菊花酒。

作為主人的太子殿下還沒到,賓客們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聊了起來。

顧青的左邊是顏真卿和杜甫,右邊是一位不認識的年輕文官,大約二十多歲。文官很有禮貌,主動與顧青招呼,互相介紹之後顧青才知,這位年輕文官是翰林待詔,如今供奉東宮,名叫李泌。按通俗的理解,這位名叫李泌的其實是東宮太子身邊的謀臣。

顧青眼睛眨了眨,前世上歷史課時依稀聽說過李泌這個人,但印象很淡。不過能在史書上留名的都是了不得的人物,顧青態度很謙遜地與李泌聊了起來。

文人們聚在一起聊的通常都是詩詞歌賦和風花雪月,至於究竟是聊詩詞歌賦還是聊風花雪月,要看這堆聚在一起的文人們正不正經了,若是一堆正經文人裡面混進了一個不正經的貨,畫風也會被帶偏。

顏真卿年紀最大,有長者之姿,大多時候是聽顧青和李泌說,他則捋須含笑不言不語。

杜甫生性比較內向,尤其第一次參加太子的宴會,杜甫更為緊張,顧青暗暗拿他與李白相比,發現杜甫對當官還是頗為熱衷,因為太熱衷,故而多了一些患得患失的心理,說話行禮都有些不自然的拘謹。

顧青和李泌倒是放得很開,兩人聊得熱火朝天,李泌還不時扭頭與身旁陪他的舞伎低聲談笑,看得出李泌是個風流人物,不知在舞伎耳邊說了什麼騷話,引得舞伎掩嘴偷笑,還嬌嗔地用小拳拳輕輕捶了李泌幾下。

顧青看著李泌這副騷意盎然的樣子,很想建議舞伎莫搞這種虛頭巴腦的撒嬌舉動,後面侍立的武士很多手執金瓜的,要打就真打,奪了武士手中的金瓜爆錘才爽利。

至於顧青旁邊相陪的舞伎,顧青除了開始時與她點頭禮貌打了個招呼外,基本就沒怎麼搭理她了,舞伎試著主動與他聊天,都被顧青不鹹不淡地打發了,只好委委屈屈地沉默著為顧青斟酒。

權貴辦的宴會不僅僅是飲酒作樂,也不僅僅是為了熟絡人際關係,它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位卑者往上攀爬的階梯。很多官職不高但口才出眾的人,往往在權貴宴會上高談闊論,被權貴所注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為以後的晉身埋下伏筆。

李泌還年輕,卻也不甘寂寞,對自己翰林待詔的官職仍不滿足,於是與顧青談論詩詞歌賦時聲音特別大,引來旁邊幾桌賓客頻頻注目。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