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下了徐州和司隸的曹操已經擴充過大軍規模了,因為征討西涼軍戰役中,徐晃的表現十分亮眼,不僅武藝高超,武藝踏入一流之境,兵法造詣更是不俗,軍隊紀律嚴明,被曹操贊為“有周亞夫之風”。
周亞夫是誰?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將二代,但是他的成就可不比他老子周勃差,甚至有過之而不及!歷仕漢文帝、漢景帝兩朝,武以善於治軍領兵聞名,文以直言持證著稱。
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幹了兩件輝煌的大事:一是駐軍細柳,嚴於治軍,為保衛國都長安免遭匈奴鐵騎的踐踏而做出了貢獻。二是指揮平定七國之亂,三個月便粉碎了諸侯王企圖分裂和割據的陰謀,維護了統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亞夫為鞏固西漢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將徐晃與周亞夫相比,可見曹操對徐晃的看重。而後,曹操為徐晃專門找韓暨打造了新的兵器銀夔斧,至於徐晃原來那把金背開山斧,雖說也不是凡品,但相比於銀夔斧還是差遠了,同時也為徐晃置備了新的甲冑,還為他設立一軍,名為夔牛軍。
夔牛可是上古時代的神獸,生於東海流波山,形狀似牛,全身都是青色的,沒有長角,只長了一隻腳,每次出現都會有狂風暴雨。它身上還閃耀著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聲和雷聲一樣震耳欲聾。後來黃帝得到這種獸,用它的皮製成鼓並用雷獸的骨做槌,敲擊鼓,鼓聲響徹五百里之外,威懾天下。而且夔牛與天地同生,世上只有三隻,第一隻為黃帝所殺,第二隻乃秦始皇所殺,可以說夔牛已經是天底下獨一無二的神獸了。
徐晃由於曾在天子劉協身旁護駕,加上之前與楊奉在西涼軍麾下的時候久居司隸,對於司隸的情況也是十分熟悉,於是曹操便讓徐晃駐紮雒陽,總領司隸的防衛,鍾繇為京兆尹,張既為長安令,司馬朗為雒陽令,同時杜畿由司空司直一職轉變為河東太守。
杜畿深得曹操看重,經荀彧舉薦,長期擔任司空司直一職,負責督察京城百官,可謂是顯耀,而曹操將他外放擔任河東太守,也不好說究竟是升官還是貶職,但是曹操和杜畿心裡都明白,曹操要一個穩定的大後方,尤其是最晚到手的司隸。司隸之中,長安、雒陽等地都是殘破不堪,唯有河東之地,士族林立,需要一個名望家世和能力都足夠的人來管著,而曹操最屬意的,莫過於杜畿了。
同時,徐州一地,在穩定了一年之後,徐州逐漸也恢復了生產,但也只是恢復到不需要曹操砸錢的地步。徐州富庶之地之所以如此殘破,一方面也有曹軍的原因,戰亂一起,自然難以避免地出現一些誤傷;另一方面還是陶謙的昏庸無能,加上縱容盜匪在徐州橫行。
而為了備戰,曹操也在徐州建立了新的軍隊,名為車下虎士,暫時由陳登擔任主將,臧霸為副將,鎮守徐州。然後,曹操調回了于禁和他的天風軍。
于禁是曹操的老部下了,討董之戰還沒結束就跟著自己了,如今已經七年了,忠心耿耿,更是為曹操當了四年的守邊之將,保住了曹操的南面不被袁術侵擾。四年裡,他幾乎沒有撈到什麼功勞,但是仍然沒有任何怨恨,兢兢業業堅守沛郡和下邳郡,如今曹操應該給自己這位智將一些機會了,也是時候讓他重回前線了!
于禁的天風軍、夏侯惇的青州軍、夏侯淵的疾豹軍以及駐紮東郡的曹洪的戰熊軍和駐紮在泰山郡的李典的玄武軍共計十二萬五人,樂進一萬兩千人的精銳騎軍龍驤軍,曹純的四千虎豹騎,孫策擴充後達到三千人規模的解煩軍,李通的三千陌刀軍,許褚的三千虎衛軍,典韋的五百鐵甲衛,不算上民夫和屯田軍,聚集在黃河南岸的曹軍共計十五萬五百人之眾!
而袁紹麾下,鞠義的三千先登營,張郃的六千大戟士,顏良的六千幷州狼騎,文丑的三千鐵槍衛,高幹麾下五萬幷州軍,袁譚麾下七萬青州軍以及袁紹親領的十萬冀州軍,集中在黃河北岸的袁軍竟已經達到了二十三萬八千的數量,比曹軍多出了整整八萬七千五百人,將近多出了十萬大軍,曹軍和袁軍的比例甚至接近了一比二!
當然,曹操和袁紹都留下了大量兵馬駐守後方。畢竟無論是後方又袁術、劉表、馬騰、張魯的曹操還是背後有鮮卑、烏桓、匈奴還有劉備的袁紹,二人都不敢將自己的背後放開給這些人,他們可不想做螳螂,然後讓人做了黃雀,甚至螳螂都做不城,白白做了只蟬。
曹操這邊,謀士:郭嘉、戲志才、荀攸、程昱(程昱被曹操從曹仁的飛虎軍調了回來)、滿寵、周瑜;武將:典韋、許褚、夏侯惇、夏侯淵、樂進、李典、曹洪、孫策、呂蒙、曹真、曹休、夏侯尚。
袁紹這邊,謀士:田豐、沮授、郭圖、許攸、逢紀、荀諶;武將:麴義、顏良、文丑、張郃、高覽、淳于瓊、蔣義渠、朱靈(並未如同原史投靠曹操)、張南、焦觸、馬延、張顗。
兩邊謀士和戰將之中,還是曹操更勝一籌。光是一個郭嘉就讓袁紹羨慕不已了,何況還有三個不下於他的小夥伴。戰將上,顏良、文丑也突破到了超一流之境,和典韋、許褚算是對對胡,不過其他將領在武藝上就和曹軍的將領差遠了。
到達戰場的袁紹還突發奇想,讓陳琳寫了篇《討賊檄文》送給曹操。
————————————————————————————————————
PS:《討賊檄文》不算我也有兩千字了,別說我水字數,水字數我應該再開一章。
PPS:這份《討賊檄文》我略加修改了一部分,變成了符合本書內容情節的討賊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