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時分,明軍東路援兵就徹底潰敗了。
整個過程很簡單,關帝軍攻上南邊山樑的時候,山上的明軍率先潰逃,其次是河谷大營中王家楨親自率領的主力,這部分兵力主要由京營組成,幾乎沒有戰力可言的部隊,一見南邊山上大亂,便一窩蜂跑了,跑得比山上的兵還快。
中路和南路都跑了,北路自然也沒有堅守的意義,於是大傢伙撒開腿一起跑,跑得轟轟烈烈蔚為壯觀。
為了防止明軍重新整編捲土重來,劉有柱和李定國在後面緊追不捨,連夜出營繞路設伏的廖三槍也率領虎豹營將逃跑的明軍攔腰斬斷,一陣衝殺後不再理會已經逃遠了的明軍,只集中兵力對付被截在後面的那部分。
關帝軍對明軍的原則是,降者生,逆者死,只要乖乖放下兵器投降,一律不殺,凡有反抗者或試圖逃跑者,一律殺!
戰鬥持續到中午時分才落下帷幕,粗略一清點,這一戰斬殺了明軍三千餘人,大多是逃跑途中被斬殺的,俘虜將近一萬人,繳獲糧食兩千石,草料上百車,還有馬匹、火炮、兵甲、營帳等大量物資。
才兩千石糧食,頂多夠王家楨麾下這三萬多人吃五天,也就是說這傢伙在糧草不足的情況下也敢往榆次挺進,屬實膽量太大了點。
令劉有柱等人覺得驚奇的是,那近萬俘虜和三千餘被斬殺的明軍當中,竟然沒有任何一個守備以上的將領,也就是說,這一路援兵的所有高階將官全跑了,跑得賊快,包括王家楨在內,一個文弱老書生也能跑這麼快,簡直匪夷所思。
收拾了東邊之後,劉有柱立即率軍返回,將所有俘虜塞進榆次城後,開始向太原縣城挺進。
秦軍已經抵達了太原縣城,並對小城發起了幾波試探,切身感受到關帝軍火器的犀利之後,這支秦軍就再也沒有發起過進攻。
孫傳庭率一萬精銳在後面伏擊高迎祥了,所以這兩萬明軍並沒有最高統領,而是由幾名武將共同商議決策,如今面對關帝軍,誰也不敢冒險進攻,只能等孫傳庭到來。
東路援兵潰敗、一萬多關帝軍正往太原縣城挺進的急報傳來後,這幾名武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撤兵,立即後撤三十里進駐清源縣城。
劉有柱等人抵達太原縣城後,便立即朝清源進發,繞城轉了幾圈,見清源城守軍眾多之後,劉有柱等人也選擇了退兵,其中李定國進駐太原縣城,劉有柱率軍和秦川匯合繼續圍攻太原,廖三槍則率虎豹營在太原縣城以西的山嶺紮營。
此時,李頂梁也放棄了襲擾朔州,率無當營回寧武關,再由寧武關以東的紅池口堡出擊,進攻崞縣,進逼代州。
駐防大青山的羅大牛也分兵五千南下紅河,進逼朔州以北的長城沿線,繼續牽制其餘宣大邊軍。
率領北路援軍的楊嗣昌在忻州城逗留了幾日,探清陽曲城寨的虛實和太原的戰況之後,便決定南下攻打陽曲城寨,但此時北邊忽然傳來急報:關帝軍正在攻打崞縣和代州。
楊嗣昌大吃一驚,連忙率軍回援,並與李頂梁的無當營在崞縣對峙。
隨著東路援軍的一觸即潰和楊嗣昌的回援,秦川設想中的大戰役並沒有出現,三路援軍已去兩路,僅剩南邊孫傳庭一路。
秦川已經得知了孫傳庭設伏生擒高迎祥的訊息,活捉流寇三十六營盟主可謂大功一件,但也耽誤了馳援太原城的時間。
孫傳庭恐怕是趕不及了,秦川的時間很緊迫,會在他到來之前就解決掉太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