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自然觀察區十分簡單,簡單到除了打掃一下衛生,消除一些例如碎玻璃瓶子,遠離落石區域的安全隱患,不需要任何多餘的改造動作。
參加的學生,每個人劃定一平米的地方,進行觀察,撰寫自然觀察筆記,只要紀錄土壤、植被、動物痕跡等一年四季的變化,用這個方法鍛鍊學生們的自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
這些專案最多用50畝的地方就可以放下,剩下的山林地,宋蒙城暫時沒有過多的想法,原來想著是做一些木屋,但這樣做的成本太高了。
後來有想到用集裝箱改造幾間房子,也因為價格和收益的比例問題,暫時擱置。
宋蒙城只讓負責綠化的工人按照要求先行把綠化做好,等有了收益再進行慢慢規劃設計。
活動廣場設定在離入口比較近的地方,廣場的設計是一個開放式的設計,用鐵藝和木結構作為主要的原料,只做棚頂,四周不做圍牆,能夠避雨即可,再訂製一些木桌,凳子,主要用於開展集體的教育活動。
農耕區的規劃點就是那7畝農田,拿出2畝田地,聘用當地的農民對應季的蔬菜進行種植,要求是品種多,這部分只不過用來作為示範觀賞和採摘之用。
另外的5畝,2畝用來種植水稻,開展稻夢空間的種植活動,3畝作為學生開展種植活動的場地。
魚塘的改造,宋蒙中想了幾套方案,第一套是搞一個垂釣區,第二套方案是做一些竹排作為一個遊樂設施點,第三套方案是種植一片荷花,用來觀賞採摘。
綜合考慮了自身因素、政策法規,宋蒙城決定採取第三套方案最為穩妥。
第一套方案,違背宋蒙城的理念,而且存在殺生的問題,儘管這個方式最為合適和簡單,只需要購買一些魚苗,修幾處垂釣平臺就可以解決,但宋蒙城最先否定的就是這個方案。
第二套方案涉及到了遊船等類似專案的經營範圍,需要海事部門的審批,也存在安全隱患,偷偷搞也不是不行,但落了經營的下乘,所以也被否決了。
做成一片荷塘的優勢在於,第一可以作為觀賞區,給參加活動的家長和孩子用來觀賞和拍照,第二可以搞一些採摘蓮子和蓮藕的活動,第三修建一些水上的小木臺,也可以作為休閒步道,也可以搞一些茶友進行室外的茶藝交流。
宋蒙城本來想用簡單的圍擋將四周擋住,但如果裝置進駐後,這裡的安全問題就得提上日程。
宋蒙城最終還是選擇用紅磚做城圍牆,將所有的區域用圍牆圍起來,所有的外圍區域全部安裝監控設施。
在入口的位置,修建一個大型的停車場,用集裝箱改造出幾間辦公室,作為臨時的辦公地點。
完成了設計規劃,宋蒙城將改造的工程交給了曾永芳和張文斌負責。
兩人的工作主要是尋找裝修隊伍和監工。特別是安全問題,宋蒙城著重交代,所有的裝置設施的質量必須是以安全為基礎。
宋蒙城決定在無動力樂園開業後,找一家保險機構進行合作,將入園的所有人群,按照票務進行投保。也就是每張售票都有相關的保險。
看起來有關小題大做,但這種組織人群開展活動的業務,往往就因為這種小事上的忽略,從而造成後續無法挽回的事故,防微杜漸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忙了幾天,宋蒙城感覺頭皮發麻,他沒有回宿舍,聽幾個室友磨叨,而是回了C單元403,好好睡了一覺,晚飯都沒吃。
第二天中午,宋蒙城才醒過來,看著手機上的時間,宋蒙城覺得自己太能睡了,連續睡了將近20個小時,不過精神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