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半年前,北離國大將軍蒙恬率軍北上,遼國僅僅堅持了半個月,便宣佈臣服。
自此,位於大宋北方的金國和遼國,便都相繼覆滅,緊跟著兩國附近的諸多異族,如吐蕃、西夏等,要麼與金遼兩國一樣,選擇了臣服,要麼便是朝著更西部遷徙,想要尋求西方的高句麗和突厥國庇護。
至於那些不遠臣服,也沒有逃走的,結局無庸贅述,自然是被蒙恬率軍踏平。
隨後,蒙恬馬不停蹄,繼續朝著西部出兵,準備將高句麗和突厥國也給滅掉。
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高句麗。
高句麗位於大隋東北部,疆域東西長達兩千裡,南北達到了一千多里,人口更是多達四百多萬,已經算是一個不小的藩國。
自數百年前的諸國亂戰時期,高句麗便趁機崛起,迅速壯大擴張,成為了大隋東北地區的一個巨大隱患。
後來,高句麗為了發展,還不斷向大隋的西北地區擴張,甚至蠶食了大隋東北的邊境地區,屢屢騷擾大隋百姓。
楊廣忍無可忍,加上當時關隴門閥世家勢力膨脹,為了削弱門閥勢力,楊廣便不顧一切,發動了三徵高句麗之戰。
只可惜,最後依舊失敗了。
雖然主要原因是由於大隋內部勢力的阻擾和破壞,可高句麗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否則也不至於頑強地生存到了現在。
但蒙恬可不是楊廣,而且他也沒有其他方面的掣肘。
在他看來,區區一個高句麗,反手即可覆滅。
可沒想到,在他對宋國北方的遼金兩國動手時,高句麗便已感覺到了不妙,在金國被滅以後,高句麗王直接果斷聯絡上了隔壁的突厥國,與突厥國守望相助,組成了攻守同盟,共抗蒙恬。
而突厥國不是傻子,在那麼多異族王國被滅後,他們自然也感覺到了威脅。
面對高句麗的求援,突厥可汗直接派兵東出,增援高句麗。
於是,一支足足過百萬的大軍便組成了,擋在了蒙恬西征高句麗的路上。
這支大軍中,不僅有高句麗和突厥國的精銳鐵騎,還有兩國當中無數練武的勇士。
其中,就連天人層次的強者,都有足足五位。
這五大天人,以高句麗的奕劍宗師傅採林為首,加上兩國的近十萬武者,組成一支武者大軍,擋住了蒙恬的西征之路。
蒙恬麾下雖也有不少高手,可與高句麗和突厥兩國聯手相比,還是有所差距。
其他不說,僅是兩國這五大天人高手,憑他一人,也無能為力。
此刻他麾下,僅僅只有藍月聖主和葉鼎之這兩名天人,還都只是天人初期,最多隻能一人牽制一個,如此也還剩下三個。
蒙恬突破天人境也才短短几年時間,此刻雖已達到天人中期,可以一敵三,也還是頗為棘手。
更何況,就算擋住了對方的武者大軍,可兩國的上百萬聯軍呢?
他麾下二十萬北離國精兵雖然驍勇善戰,可若他被牽制住,沒有主將率領,也發揮不出應有的實力,根本不可能戰勝兩國的百萬聯軍。
於是,雙方在經過一次廝殺過後,場中留下數萬具屍體,蒙恬便果斷退兵了。
蒙恬本欲向雨化田求援,可大隋局勢未定,他也不好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