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王朝。
近幾年來,因隋帝屢次遠征遼東,國內修建運河,大興土木,導致大隋國力嚴重損耗,民間怨聲載道,亂軍四起。
起先是十八路反王公然造反,江湖上,魔門出世,扶持各路反王起義,在大隋境內掀起動盪。
隋帝屢次出兵平反,但效果甚微。
跟著又在三年前,大隋王朝四大門閥之一的李閥也自立門戶,李閥閥主李淵自稱唐王,佔據太原一帶,不再尊朝廷,欲改朝換代。
隋帝大怒,當即御駕親征,將最強的兵力投至太原,討伐李淵。
但李淵背後,隱隱有大隋兩大聖地之一的慈航靜齋在背後支撐,因此屢戰屢敗,不但沒有打擊到李淵,反而大隋國力損耗越來越嚴重。
此消彼長,李閥數次擊敗朝廷大軍,民間漸漸有了李閥才是這一代天命之主的傳說,一時間威勢大漲,甚至各路反王當中,都有幾支暗中投靠了李閥。
整個大隋境內,一片混亂。
此刻楊光悔之晚矣,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平叛,頭疼的要命。
恰在此時,大明那邊的暗子,傳來大明西廠廠公雨化田從劍界歸來,被封武王的訊息。
跟著,大明那一旨態度強硬的討伐檄文,也傳到了楊廣的耳朵裡。
楊廣聽聞,當即大怒。
“一個小小的大明,區區彈丸之國,僥倖覆滅了清元兩國,就敢如此放肆!”
大隋帝宮內,楊廣一席玄色皇服,神情憤怒:“區區一旨檄文,就想讓朕將大隋拱手想讓?他當朕是什麼?”
“真當朕怕他不成?!”
殿內,望著憤怒的楊廣,文武百官噤若寒蟬,無人敢開口。
近幾年來,因為各路反王造反,楊廣的脾氣越來越差。
再加上後來的李淵造反,楊廣的性格就更加暴虐了,動輒殺人滅族,讓得百官懼怕不已,生怕一句話說錯,就引來一個人頭落地的下場。
不過,朝中也有人還是頗得楊廣信任,敢於開口的。
這其中,就包括如今的大隋宰相獨孤峰,獨孤峰是大隋四大門閥之一獨孤閥的閥主,而且是當今大隋皇后獨孤鳳的生父,既坐擁滔天權勢,又是皇親國戚,因此頗受楊廣信任。
此外,還有掌控宮庭禁軍的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同樣是大隋四大門閥之一的宇文閥閥主,因其子宇文成都天生神力,神勇無敵,擔任楊廣的護衛大將軍,被稱為天保大將軍,是以宇文化及也子憑父貴,成為了朝中權臣,楊廣對其頗為信重。
此時,面對震怒的楊廣,獨孤峰一臉擔憂,眼中有著抹不去的凝重。
他十分清楚,大明如今的實力,足以輕易摧毀任何一方王朝,至於如今這混亂的大隋,就更不消說了。
這一點,整個天下公認。
包括楊廣自己其實也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