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下冰雪消融,草原只有三種顏色,白的雪,青草、枯黃的草。
就在冰雪消融,西部鮮卑各部面對即將形成的泥濘地面,以及關係一年生計的初春大會時,西部鮮卑內部的競爭烈度遠不如外界猜測的那樣激烈。
遷移至此的禿髮匹孤在實屬不得已,早年拓跋鮮卑分家時,他作為長子率領最多的部眾向河西遷移,結果差點一頭跟吳質撞在一起。
好在跑得快,逃到了匈奴右賢王駐地的賀蘭山一帶,這裡也是當年漢匈主力爭奪、喋血的核心戰場之一,地理位置可想而知是多麼的關鍵。
中原混戰時,沒人在意誰佔領了河套,或誰佔領了河西走廊……現在不一樣,恨不得把周圍部族的來源查的一清二楚,編入兵役徵發名冊。
現在擺在禿髮匹孤面前的選擇並不多,漢與魏的戰爭將如一場風暴,將周圍一切可以汲取、動員的力量統統發動起來。
別說拓跋鮮卑分化出來的河西鮮卑,就是整個西部鮮卑,此刻也要為前程命運而擔憂。
擔憂來自方方面面,從外部來說,魏軍、漢軍都拋棄了影響戰鬥力的累贅……魏軍為了穩定不想割棄這些累贅,可漢軍輕裝上陣刀光逼來,魏軍必須進行相似的改動,不然肯定跟過去幾年的戰爭一樣,被漢軍徹底擊敗,再無崛起的機會。
對於一個見證了南匈奴衰敗、滅亡的人,又汲取了逃亡漢士人學問的禿髮匹孤,對於現在整體局勢雖然看不明白,可也能知道大概。
現在漢魏之間爭的已經不是法統、正統、誰家當皇帝的事情,是今後朝政格局的根本大事。
這其中的差別,禿髮匹孤也有些掰扯不明白,可也清楚當年被東漢朝廷束縛手腳的涼州三明有多麼能打。所謂涼州三明,就是涼州地區熟悉軍事、邊情的三個士人出身的將軍。
如果邊軍都換成這種寒門出身的武人來做將軍……那許多事情就是另一種局面,決然不會發展到現在這一步。
而現在的北府、魏軍就有這種勢頭,由專業的、渴望功勳、肯拼命的人來做將軍……與之相比,諸胡的領袖是軍事民主制崛起的,對於戰爭並不陌生,整體素質肯定超過太多漢魏州郡官吏、名士,可跟專業的漢魏將軍沒法比。
何況漢魏軍隊還有更嚴格的軍制、嚴明的隸屬關係、精良的器械,充足的後勤補給,以及源源不斷優良的兵員。
因此,從各種方面的資訊進行衡量、計算……漢魏使用合適的人指揮軍隊,擊敗諸胡聯軍才是符合道理的。
得出這個結論,也就能推出另一個悲哀的結果……西部鮮卑的內戰繼續相持還好,可如果真選出一個領袖,那魏軍、漢軍絕對會投入更多的力量,以爭奪西部鮮卑的控制權、主導權、領袖資格。
換言之,現在進行內戰,各自陣營還能做主;等更多的魏軍、漢軍力量投入進來,西部鮮卑各部只會淪為附庸、從屬、奴隸;然後在新一輪的漢魏爭鬥中,青壯會被消耗殆盡。
不是惡意揣測漢魏,而是邊塞之外的生存狀況就是這樣的。
打仗肯定先消耗弱的,哪有先消耗自己的?
大環境總體上來說就是如此惡劣,還有許多明顯不利的因素。
比如雙邊馬鐙的超快速度傳播……這個軍國、文明的利器,就是一個概念而已。
若不是訊息閉塞,中部鮮卑的首領軻比能也不會被魏軍全殲;可正是訊息閉塞,魏軍精心佈局,才一戰成功。
現在西部鮮卑已經獲知雙邊馬鐙,也清楚這種東西的強大之處。
可即便擁有雙邊馬鐙,跟漢軍、魏軍也沒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