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為郡,鑄幣工坊。
馬謖奉命巡視此處,如今大漢設立多個鑄幣中心,益州目前就有三個,兩個是原有的鑄幣基地,新增一個在建寧郡朱提縣。
朱提縣這個鑄幣基地屬於郡一級的次級基地,向廣闊的南中地區鑄造銅錢……唯有貨幣的流通,讓南中土民知曉錢這個概念,就能加速開化,與主流文化、價值觀念接軌。
很多技術革新真的就差那麼隨手一個小小的失誤,或者源於一個巧合。
兩漢相對成熟的炒鋼法已能滿足軍械生產,可在農用工具方面則有些不足。農用工具的缺口實在是太大,基數上去了,損耗也就跟著上去。
為了打造出更優良耐用、成本低廉,且產量較高的農具,益州三處官坊也開始研究丹陽匠坊的澆鋼法。
澆鋼法只是個名字,相同的技術,有不同的稱呼,比如灌鋼法、蘸鋼法,都是同一個技術的不同稱呼。
怎麼形象就怎麼稱呼,工匠人不講究那麼多華而不實的東西。
照著名字推敲……研究出大致相同的澆鋼法也屬於情理之中的事情。
馬謖正觀察新技術演示,蒲元信心滿面,講述技術革新之關鍵:“熟鐵質軟而韌,生鐵脆而硬,熔點又低,易冶煉為鐵水。南陽鐵釘,就是以熟鐵鍛打成型,再蘸生鐵水攪動,如此剛柔兼濟,質美且廉。”
只是馬謖心神不屬,神遊物外,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不斷點頭,似乎聽明白了。
馬謖目光不時走神,望著冶鐵爐前忙碌的匠人……眼神沒有焦距,這些匠人正用食指粗細的鮮嫩青竹夾著密密麻麻的熟鐵針,彷彿一個梳子,輕輕在生鐵水錶面攪動,反覆來回三次就提起青竹夾子。
又連著烤焦表皮的青竹一起丟入水池裡淬火,隨後又有人用磁石撈出這些鹽水淬火的針,又裝入升溫爐裡燒紅,最後這些燒紅的針落到高溫烘烤的白灰裡,會跟著白灰緩緩冷卻。
一枚品相頗佳的鋼針,可比一枚、五枚直百錢更受百姓、山民歡迎。
隨著田信的胡折騰,各種淬火、回火、退火、正火的技術正在許多工匠前赴後繼的實驗中得到摸索。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工匠為了打造神兵利器,甚至多重淬火,反覆回火……以工序繁複為妙;而製造農具之類的工坊,則追究效率。
馬謖視察工作完成,蒲元將準備好的許多器具樣品裝箱,將由馬謖將這些樣品帶回成都,由諸葛亮親自檢驗。
犍為、朱提這一大一小、一舊一新兩座工坊,擔負著整個南中地區推廣工具的任務。
田信的丹陽匠坊、麥城木坊在今年始終處於遷移、析分、重組的狀態,並沒有生產出如去年那麼多的鐵木器具,甚至連去年三分之一都沒有。
這正是其他官營匠坊迎頭追趕的大好時機,如果等田信的工匠團隊完成生產規劃,那其他官營匠坊就要面對殘酷競爭。
人口就這麼點,任何一點時常競爭,對工匠行業來說都是殘酷的。
否則,如今的天下也不會只有江都、鄴都這兩座大都市……擱到四十年前,這樣規模的大都市沒有十座,也能有七八座。
送別馬謖時,蒲元憂慮說:“南陽鐵釘用途廣泛,極利於軍事。丞相多有囑咐,下官苦於人力不足。若是能通融,還請調撥罪囚充作匠坊勞力。”
“蒲君寬心,我自會詳細述說此事。”
馬謖眨動眼睛:“就是不知人力充足,何時能造堪用的鐵釘?”
對此蒲元思索片刻,搖搖頭:“參軍盡力而為,下官亦接近所能。具體日期,實難推測。”
北府北伐關中時,鐵釘大放光彩。
不同職務的人,對關中之戰的前後細節有不同的解讀重點;諸葛亮是披著兵陰陽皮的兵技巧,自然看出許多小工具發揮的大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