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
濟南會戰還在繼續,一場關於北虜入寇的政治清算運動,在這座古老的城市拉開序幕。
首當其衝的宣大總督李志鴻,因為之前就死在了獄中,已經無法繼續吸引火力。
同樣負有責任的遼東都師鍾景明,一下子成了第一責任人,吸引了百官的火力。
率先對他開炮的,就是山西、山東、京師籍官員,接著又得到了江南各省官員的群起響應。
大家把局勢惡化,家鄉受損的帳,全部算在了他頭上。
這一刻無分黨派,大家都想要把他碎屍萬段。
以往支援鍾景明的清流黨人,更是成了清算他的主力。
隨著清算的呼聲高漲,本就對鍾景明有意見的永寧帝,直接給他判了一個凌遲。
在將相不辱的大環境下,能夠享受這種待遇的官員,整個歷史上都屈指可數。
以往發生這種事,百官都會開口求情,規勸皇帝從輕發落。
不過這一次例外,從民間到朝堂集體喊打喊殺,這還是大虞朝的第一次。
西四牌樓,天才剛剛放亮,就聚集了大量的圍觀人群。
今天是鍾景明被凌遲的日子,大家都不想錯過這一幕。
囚車艱難的前進著,鍾景明拉的仇恨太大,無數百姓想要食他肉喝他血。
如果不是兵丁的阻攔,他都到不了刑場。
相比其他囚犯,鍾景明身上無疑要乾淨的多,看得出來在獄中沒有受過刑。
這種必死的案子,沒有審理的必要。
以他的級別,手中必然掌握了大量的官場黑料。
如果真要進行審問,交代出來的資訊,能夠把朝堂攪的天翻地覆。
現在的錦衣衛不比從前,頂不住朝中百官的壓力,沒有掀起大案的心思。
“冤枉啊!”
刑場之上,鍾景明忍不住叫屈道。
局勢糜爛,又不是他一個人的鍋。
主要原因還是朝廷戰略誤判,認為北虜只是在邊界搶一波,就會自動撤離。
沒有在第一時間,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等到後面局勢失控,才下詔勤王,讓敵軍有機可趁。
遼東鎮做大,完全是為了方便走私貿易。
朝中多名官員,都從中拿了好處,憑什麼只治他一個人的罪。
可惜鍋總是要有人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