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老,徐閣老此時丁憂,內閣和前線同時出缺。
這人選,怕是有些難了!”
一旁的嚴先生開口提醒道。
清流陣營最近流年不利,先是被尹左二人坑死了一大波後起之秀,現在清流柱石徐文嶽又要丁憂。
原本在朝堂上佔據主導地位的清流黨,現在就只剩下龐亨升獨自撐著。
朝中各派肯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清流內部的一眾小團體,也少不了趁機搞事情。
稍有不慎,接下來的朝堂又是一場大亂鬥。
“臨陣換帥,乃兵家大忌。
希望陛下能夠頂住壓力,強行下旨奪情。
不然前線出點兒亂子,大虞朝可就麻煩大了。”
龐亨升苦澀的說道。
明知道不可能,他始終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並非龐亨升喪失理智,純粹是眼下朝堂需要穩定。
自永寧帝繼位以來,百官不是在進行黨爭,就是在展開黨爭的路上。
這種不良風氣,如果不能遏制下去,早晚都會出大事。
“如果陛下不願意強行奪情,閣老不妨舉薦成國公和鎮遠侯。
以他們在軍中的威望,平定叛亂易如反掌。
實在是不行,讓舞陽侯過去,也能夠穩住局勢。”
嚴先生沉思了一會兒說道。
這三個都不是文官,按照正常情況,內閣應該強烈反對的。
可現在局勢特殊,徐文嶽被調離,一般人過去根本鎮不住場子。
事實上,他提名的三人,也很難協調各省之間的關係。
不過成國公和鎮遠侯在軍中威望高,又擁有不俗的軍事指揮能力。
哪怕一時捋不清地方上的關係,只要戰場上能夠擊敗敵軍,後續再安排文官善後即可。
舞陽侯是外戚,有過主持平叛的經驗,又同皇帝關係密切,到了地方上沒人敢惹。
“成國公和鎮遠侯能力還行,舞陽侯就是湊數的。
前些年在揚州平叛的時候,他根本沒有親自指揮過,直接放權給了手下那幫勳貴子弟。
恰好他麾下那幫勳貴子弟爭氣,才打出了不俗的戰績。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光靠放權遠遠不夠,還要壓制住地方上的牛蛇鬼神。
外戚的身份一般人是不敢得罪,但是他們能陽奉陰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