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麼多農民起義,領導層比白蓮聖國優秀的,還真找不到幾個。
表現出來的政治外交手段同樣不俗。
看忽悠一眾廣西土司的操作就知道,他們是真有能力。
不過再怎麼秀操作,也是有瓶頸的。
對內缺乏大量的文官治理地方,對外作戰又缺少武將。
現在的主將,全是創業團隊的原始班底。
戰爭能夠磨鍊人,可將帥成長是需要時間的。
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進行不斷的淘汰篩選。
偏偏白蓮聖國發展的太過順利,將領們來不及經歷挫折,就直接打起了巔峰賽。
像這種數十萬人參加的大會戰,白蓮聖國已經打贏了一次廣東會戰。
理論上來說,白蓮聖國贏得廣西會戰後,就可以全據兩廣之地。
接著打贏湖廣會戰,再到江南地區發動一場大會戰,半壁江山就到手了。
越是戰略意義巨大,就越不能容忍失敗,對前線將領造成的壓力也就越大。
孔四六選擇分兵三路,既有後勤上的考慮,同樣也是兵馬太多指揮不過來。
光潯州這邊的十萬大軍,排程起來他都感覺吃力。
為了減少內部矛盾,避免爆發內戰,他不得不把有恩怨的土司分開。
偏偏廣西土司之間的恩怨情仇,那是罄竹難書。
不光白蓮教在挑起土司內鬥,歷代中原王朝為了地方穩定,就沒少幹這種事。
往上追溯的話,相鄰土司之間,基本上都有過血海深仇。
臨近幾個州府土司之間,還有互不相容的地域矛盾。
翻開廣西的地方誌,三分之二的內容都在記錄土司內鬥史。
“好了,過去的事情,我們就不提了。
今後我不希望看到,軍中再次發生械鬥。
如果再有人觸犯,老子不管是誰麾下的部將,一律軍法從事!”
剛剛處理完一起糾紛的孔四六,對著一眾土司頭目訓斥道。
為了方便指揮,也為了更好的拿捏這些土司。
大寨土司的兵馬,都被他刻意進行了拆分,留在這裡的只是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