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西,三十餘里之外。煙塵四起,大軍聚集。如果從高處觀望的話,黑色兵甲綿延數十里,幾乎不見盡頭。看規模怕不有將近十萬之眾。
齊軍中的斥候所得到的緊急情報,其實並不準確。城裡人也是稍晚些時候才知道,這次率領秦國大軍來到中州的將軍,除了第一名將尚雲白之外,還有另外一位世家名將,那就是出身於蒙氏家族的蒙駿。
作為久負盛名的秦國名將家族。蒙氏所佔據的分量和影響力一直十分重要。而在秦王麾下幾大名將相繼隕落之後,這幾年來,蒙氏兄弟便格外受到重用了。尤其是他們素來與秦國王子聶無雙來往密切。便更加受到世人的矚目。毫無疑問,在不久的將來,如果秦國王權交替的話,那麼蒙氏家族就必然會崛起為秦國第一大家族了。當然,這樣的期盼還為時過早。秦王聶風尚在,他是不會單獨依賴於任何人的。
只不過,風雲易變,世事難料。秦國上上下下的人都絕對沒有想到。一場大變局很快就會到來。不管是對外還是對內,他們都將迎來一場天翻地覆的變化。
而在此時此刻披甲策馬的蒙駿心中,他卻並沒有想的太多。將軍的職責是戰場和戰鬥。至於其他那些事,只有取得輝煌勝利之後才有資格談及。
與飛揚跋扈的兄弟蒙武不同。蒙駿一直以來都被稱為家族千里駒,從少年時候起就被寄予厚望。此人勇敢堅毅,冷靜多謀。他的名聲雖然比尚雲白略微遜色,但實際上,像他這樣的將軍也許才更可怕。
秦國絕對不能再輸掉任何一場戰爭!
這是秦王聶風對所有將軍和王廷大臣所下的命令。而所有人都從中聽出了濃重的殺氣。
秦國確實不能再輸了,尤其是不能再輸給趙國。自先王勵精圖治,變法革新,百年以來,秦國日漸強盛,已經凜然凌駕於諸侯之上。自秦王以下,秦國的大臣和將軍們都非常相信,如果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的話,十年之內,秦國就可以揮師東進,開始統一天下建立一個新王朝的步伐了。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趙國就在這時候以一種令人目瞪口呆的方式忽然崛起了。短短數年,天下局勢大變。九行山北的那個年輕人,不僅以一己之力促進了趙國的飛速發展。而且,在某些看不見的地方已經硬生生的阻斷了秦國的鋒芒。即便是秦王早已經準備好了爭霸天下的一切,可是當他站在大岐山頂,一次次觀望東北方向的時候,想要舉傾國之力出函谷關的決心便總是猶豫不決了。
原因無他,在沒有必勝的把握之前,他不敢冒這麼大的風險。因為這樣的機會也許僅僅只有一次。而透過前面幾次戰爭的失敗,已經讓他深深的意識到,趙國就這樣成為了阻擋秦國雄心霸業的最大障礙。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秦國軍隊就算是想要出函谷關,恐怕都有些困難了。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秦王收到了來自洛城的密信。對於那些大周王室貴族們的密謀,他雖然有些嗤之以鼻。但在心底深處,還是非常盼望他們真的能夠成功的。而對於他們提出的要求秦國出兵相助這樣的事,秦王當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
在經過與大臣將軍們的分析討論之後,他們一致決定。出兵當然會出兵。但必須選擇一個最好的時機和一個最好的方式,才能夠收到奇效,大獲全功。
秦王聶風老而彌辣。在認真思考過那些密謀者的前期計劃之後,他有一個很清醒的認識。那就是,他絕不相信趙王楚江眠會輕易就範。如果他是那麼容易就被殺死的人,那趙國就不可能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地步。而大秦的軍隊也不會屢戰屢敗,數次在對方的手中傷亡慘重了。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即將在中州發生的事,卻又是一次難得的機遇。趙王楚江眠竟然會那麼大意?他只帶著少量的軍隊渡河南下。這不是自己找死嗎?!
秦王聶風立刻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慰武子和大臣們的鼓動下,他很快就下定了決心。這一次難得的機會必須抓住了。他一面下令派出大批的勾滅處死諜去密切探聽訊息,以便於時刻掌握中州動靜。另一方面,開始集結軍隊,迅速出動。
這一次為了坐收漁人之利,秦王不惜出動了十萬軍隊。在他看來,如果能夠趁機把中州和楚江眠都解決掉,即便是這十萬將士都戰死沙場,那也是值得的。而在選派將軍的時候,慰武子首先提出的就是尚雲白。在他看來,能夠指揮如此重要戰爭的人,非這位第一名將不可。
不過,不知道秦王是如何考慮的。他在同意慰武子意見的同時,卻又從西北調回來了蒙駿,讓他帶領著他的三萬多精銳騎兵,一起參加這次中州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