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聶風微微眯起眼睛,不動聲色的聽著下面所起的爭執。對於這種起先時候完全是因為他的故意縱容而造成的局面,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心裡其實已經非常厭惡。但如果想要改變,卻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不管是代表著軍隊勢力的武將們,還是這些重要的議政大臣,他們背後都各自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即便他是秦王,想要隨便遷怒或者是打擊一方,也是一件需要三思而後行的大事。如果一個處理不善,很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亂象橫生,不可收拾。
而受到指責的慰武子,當著他的面想用這種方法來平息爭執,才是一件讓他感覺到很安慰的事。而慰武子的忍辱負重,顧全大局,果然沒有辜負他對他國士之稱的讚賞。不過,他自然不會讓慰武子背黑鍋。
“武平君休要如此說。既然連神機子都認定楚江眠不是凡夫俗子。那麼在他面前受些挫折,卻是非戰之過也!更何況,當初的時候你曾經親自去過趙國,也與那個年輕人會過面。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想必比別人更加清楚……在秦國軍隊屢次受挫的情況下,大家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如何剷除這個心腹大患。卻不是在這裡互相指責,消磨銳氣!”
秦王對著躬身施禮的慰武子擺了擺手,示意他無需攬過。而說到後來幾句話時,目光掠過國相徐公等人站立之處,其警告之意,已經非常明顯。
國相徐公和上大夫叔孫良這些人都不是傻子。發現他們今天並不會因此而佔到什麼便宜,立刻見好就收,及時收口。他們馬上剎住了話頭,不在就這件事深究下去。不過,他們心裡卻都非常清楚。生性多疑猜忌的秦王,看似豁達毫無怪罪之意。但誰又敢保證,在他不動聲色的外表下,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呢?而只要成功的在秦王和慰武子之間種下這根刺,他們的目的就已經達到。至於將來如何,只有天知道了。
“大王所言極是。當此危難之際,我們正應該同仇敵愾,共同出謀劃策,擊敗敵國,一雪前恥。更為那幾位因此而為國陣亡的將軍報仇,為所有死去的將士討回公道!”
國相徐公立刻轉換了口風,好像剛才那個咄咄逼人的根本不是他。而叔孫良等人也開始大聲附和。秦王站起身來,走到他們所有人面前,語氣中帶了幾分悲涼的感慨說道。
“自五國攻趙以來,寡人連續失去了王黎、木雪青、王鳳三位大將。上蒼何忍?使我悲傷!寡人每念及此,真是夜不能寐,憂心如焚啊!尤其是這次中州戰役的失敗,使我秦國顏面盡失,在天下諸侯面前大失威望。試問往後誰還會把秦國的號令放在眼裡呢?這不僅是寡人的不幸,更是諸位大臣和全體國民的大不幸啊!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那個名叫楚江眠的傢伙所造成的。所以,無論付出任何代價,必須除掉這個人,才是秦國和其他幾個諸侯國的當務之急啊!”
“大王所言,也正是我們所想的。不過,大王也不必過於焦慮。趙國雖然連續取得好幾場勝利。但他們分兵作戰,國內空虛,卻正是兵家大忌也!勾滅處剛剛得到的訊息,魏國大軍已經兵臨龍城之下,不日便可攻陷這座趙國王都了!到了那個時候,趙國的大軍,就算是在外面再威風,可是他們就連老巢都被人家端了,千萬將士飄零在外,有家不能回,可不攻自滅也!”
慰武子終於說到了這裡。這本來是一個好訊息,他應該提前就說出來的。但他從來不是一個報喜不報憂的人。只有時刻充滿憂患意識,才能保持不斷的清醒。至於這些有可能會翻轉勝利局面的好訊息,還需要再好好的判斷。
其實,魏國人大舉起兵的訊息,早已經傳播了有些日子,在座的大多都已經知道。只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魏國的軍隊竟然這麼厲害?短短時間內就攻到了龍城。這可真是太好了!
“大王!良機難得,我們可不能在這裡等著看熱鬧啊。何不起兵跟在魏國人後面去趙國看個究竟呢?不管是坐山觀虎鬥,還是坐收漁人之利……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不能錯過啊!”
國相徐公眼睛一亮,立刻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這一方面他的眼光還是有的。逐漸平靜下來的秦王早就有這方面的想法。他看了一眼慰武子,卻見對方對他點了點頭。
“大王,國相之言,也正是我的建議。不管魏國人能不能一舉滅亡趙國,都是我們秦國出兵的最佳時機!為了重振大秦將士的信心和榮耀,請大王這就下令吧。這次我推薦的將軍,是我大秦第一名將尚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