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龍將軍為何如此認為?”
“早先我王假號伐虞,將魏國兵力大大削弱,那趙王怎麼可能不知道,但他明白,如果強行與我西楚作對,最後的結果是討不到什麼好處,所以故意用假退之策,誘敵深入,待我西楚大軍防不勝防的時候,便一舉消滅”龍且分析頭頭是理,使得霸王出兵之事左右不定。
霸王心中非常明白,龍且乃一位曠世奇將,對於戰鬥而言,龍且比誰都要積極,如此大好良機,龍且豈能錯過,當然,如此建功立業的機會都不願意去,可見其信任龍且,趙國使用的是誘敵深入法。
當然,西楚霸王項羽非等閒之輩,簡單的話語,豈能信服,所以他目視他人,希望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意見,此時,范增不語,有文臣郭獪而道:“龍且大人,郭獪有話說,不知願意聽否?”
“哦?原來是信文君郭獪”
由於西楚霸王項羽,每件事情從不按照標準套路出牌,所以其有幾位十分信得過的奇才,以四大君而拜文臣,信文君、故安君、淮南君、鎮林君。
據說信文君其謀乃曠世少見,而出生不明,故安君特別偏愛古史,對於糧草之份,細心無人可抵,至於淮南君為淮陰以南,為器械奇才,號稱是魯班一脈唯一的民間倖存者,所以各種特殊器械,一一具備,再談到鎮林君,為鄭國後裔,由於隱姓埋名在明民間所以改為鎮,奇善用水利工程,四君助項羽威懾天下,卻名不很響亮,原因是因為范增範老。
範老認為,兵家之大忌就是知己知彼,四君不拜重要官職,分封特別爵位,一來是防止敵人有所差別,二來則是擔心四君能力過強,項羽掌控不住,因為範老很清楚,他年歲已高,早晚入故土,但是,項羽還需要手足輔助,四君普通其在謀略上的雙手雙腳,不可缺少。
“大王,信文君認為,此時攻趙再好不過”
霸王疑問:“為何?”
“大王你想想,趙王是個什麼樣的人”
“沒用,膽小、撒事、謀略不過加冠歲者,勇氣毫無半分”
“退兵山裡,為何?
“懼怕本王的威名”
“對,尤其是在魏王大傷元氣以後,趙王就很清楚,下一個必定是趙”信文君道。
霸王不解:“說說”
“趙、魏、韓乃三家分晉,而至於晉可為楚國春秋時代最好之邦交,正所謂,彼此都比較熟悉,加上晉中財力有魏、兵力有趙、謀力有韓,所以,吞併三者乃大勢所向,魏弱,則伐趙,至於韓,微不足道,謀士多,可惜兵不強,只有被吞滅”信文君說道。
而霸王則接話道:“哈哈,韓國,本王對謀略一向不太重視”霸王話後,感覺是否說錯了什麼,隨後轉化音而道:“那是因為我有仲父與四君即可”
聽到這裡,范增不得不發話了:“大王,大王用兵,注重以少勝多,大王用戰,講究力敵而後謀,這都是大忌”
“仲父?”項羽問道。
此時范增解釋道:“兵者強也,然再強的兵士,早晚都會有疲憊之時,而到那時候,士卒們會放棄大王而離去”
項羽滿臉不悅,內心念叨:“仲父又開始說小孩子了,如今的項羽已經不是孩子了,哎!”
話語此刻,霸王的臉色,仲父並不在乎,因為忠言逆耳,仲父豈能不知?但是為了自己的羽兒,仲父就算丟了老命,也要以命勸誡。
“而重力不重謀,就算僥倖打下天下,如何去治理?靠什麼?哥們義氣?整個中原老百姓都跟你談義氣?靠什麼?靠蠻力?羽兒,你要知道,秦為何而滅亡,愚蠢啊,我兒”範老真的心直口快,話語之中,愚蠢二字直接激怒項羽。
“仲!父!秦滅亡不是因為厲害,而是因為不夠厲害,當年秦始皇一統天下,誰敢說不?如今秦二世胡亥比的上他父親嗎?所以,天下沒有力量,不能說了算!”專案雙眼滿了怒火,隨後范增又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兒能不明白嗎?”
“項羽唯一明白的是,霸王軍是最厲害的,天下無敵!以一頂百”項羽回覆。
范增委婉語氣而道:“我兒要順天意,否則天難助你”
“天不立我我必立天!……天不立我我必立天……”響亮的話語,滿了整座大殿,范增目瞪口呆,隨後內心感言:“逆天了?我兒……”眼淚在父親眼中不停的轉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