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過去確實在中原人眼裡是偏僻,弱小,但如今嶺南憑著海貿等的發展,現在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李超還在那邊有全套的軍工產業。
所以,李績並沒有絲毫的輕視李超。
多少曾經輕視李超的人,都輸的很慘。
“我相信,李超肯定已經知道了我們的計劃,他甚至都能猜到我們要進兵的路線。”
兵部尚書張公謹提醒了一句。
“他現在叫張超,已經被剝奪賜姓了。”
“李超也罷,張超也好,我提醒大家一句,此人絕不能輕敵。”
能夠在短短時間,把嶺南福建都控制在手,這種人怎麼可能簡單。如今可是貞觀盛世啊,若非李超,誰敢造反,造反了誰會支援。
可偏偏張超做到了。
他在盛世造反,還如此迅速的把福建和三廣都扶南都控制在手。
一個可怕的對手。
再次回到沙盤前,望著五嶺山脈。
他搖了搖頭。
“湘桂道,本是最佳進攻路線,越城嶺地勢最低最平坦,最容易大軍透過。而且湘江經過疏通,運輸也方便。但李超肯定早有預防,桂州定有重兵在等著我們。”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不是李績的風格,或者說,若是對手不是李超,他也許就上了。可明知對手是李超,還撞上去,那就太傻了。
“瀟賀道和贛湞道。”李績在這兩條路線中猶豫。
“贛湞道要經過大瘐嶺,這裡路最難行,大軍難通,卻易守難攻。不適合十萬大軍,瀟賀道更好一些。”
最後李績選中了瀟賀道。
主攻方向,也放在了賀州。
不過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必要的掩護還是需要的,他計劃在湘桂道和贛湞道各放一支兵馬,數量不多,虛張旗幟,佯做攻勢,以吸引一些張超的兵力。
半天商議過後,計劃確定下來。
李績拿著計劃進宮面聖。
李世民看過後,倒是表示贊同。
“由瀟賀道入嶺南,主攻賀州,然後趨廣州,很好。”
李績猶豫著道,“臣請求陛下調拔一些精兵強將,臣估計張超手下兵力會很充足,戰力也會很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