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了景帝時,中原內部已經掃清了,而匈奴卻又在長城之外。於是乎,沒有強大的外敵壓境的情況下,漢家天子和宗室諸侯先自己打起來了。
西晉的八王之亂可以說也差不多,當時許多遊牧部族都是被征服內附並被晉朝內遷的。晉一家獨大,大封宗室。可結果出了白痴皇帝和野心勃勃的皇后,最終引得強大的宗室諸王介入,導致了八王之亂。
若說漢晉有什麼區別,區別一個是漢朝中央很強大,上下一心,擊敗了七國。而晉卻是因為宮廷出了問題,引得八王之亂,最終亂了天下,讓五胡亂華。
長孫無忌靜靜的聽著,他在思慮著皇帝這番話的用意。
皇帝繼位之初,就推行了世封刺史,後來又改為實封諸侯,再後來改為邊疆領主。一步步的改動,但大唐還是推行了封建。雖然與漢晉的封建區別很大,可也是封建。
今天皇帝說這些,莫非是想說,要改變或廢除分封?
“輔機、突厥已滅,吐谷渾、高句麗和林邑也都被掃滅,大唐已無外患。”
“陛下,東海還有新羅、百濟還有東瀛,東北還有靺鞨、室韋、契丹、奚、霫,北方還有薛延陀,西南也還有真臘、吐蕃、蘇毗,西邊還有天竺、波斯、羅馬啊!”長孫無忌一口氣報出一串名字。
李世民搖了搖頭,“太遠,他們威脅不到大唐。”
“那陛下的意思,要廢分封?陛下可要三思,當初若是沒有分封還好,可既然已經分封,再廢分封,那可就必然觸犯眾怒啊。”
“分封是朕自己提出來的,朕不可能廢分封。”李世民說道,他現在確實有些後悔分封,但廢分封是絕不可能提的,他很清楚。
“輔機,分封諸侯以屏藩朝廷,我們絕不能讓諸侯有一日如漢晉時一樣反噬朝廷。對於諸侯,必須加強遏制。這一次,承乾透過的那個領主增兵額和減稅案,就是錯誤的。”
“臣也反對過,但諸位宰相認為上次換封之事,讓不少封臣都不太滿意,這次減稅增兵額也算是彌補一下。”
“彌補也不應當是這種方式,算了,這事情既然都已經透過了,也不可能再朝令夕改。好在還有好些限制條件,他們也不得製造軍械,朝廷還不會失控,但以後得加強注意。”
李世民現在想的是,諸侯分封邊地,就如同朝廷的看門犬,有必要,但又不能讓這些犬養的太壯,要不然說不定就要反噬失控。
“朕意廢除門蔭制度!”
唐朝繼承的門蔭制是北周隋朝以來的制度,主要是以衛官制為主,以南朝的任子製為輔。以品級高低為門蔭標準,五品及五品以上均有蔭。
大唐五品以上的勳爵官員子弟,都可以從勳親翊三衛五府的侍衛做起,這些侍衛都是有有品級的侍衛。
一品子弟可以直接從五品散官做起,也可以從千牛衛做起。二三品子,可以蔭正七品的親衛。四品子蔭為勳衛、五品子蔭八品的翊衛。
而且這些高階貴族和官員的子孫,還可以透過學館入仕。
說白了,就是一種世襲制。
不用參加科舉,不用考試,僅憑著家族和父祖的爵位官品,就能直接出仕做官,這就是大唐門蔭制的特色。
而北周以後,門蔭制也正是關隴集團強大的原因所在。
現在朝廷擁有大量的貴族,實封虛封的各種貴族起碼有好幾千,哪怕是一個開國男,那也是從五品上的爵位,也一樣有資格讓子孫門蔭入仕的。
如果不改變一下,那朝廷要亂套。
貴族勢力更是會強大的失控。
“罷撤親勳翊三內衛,廢除門蔭制度,爵位可以承襲,但不能蔭封子弟入仕。”李世民想了許久之後,才做出的這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