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朝廷得損失多少。
“陛下如果真欲換封,那臣以為只能以鴨綠江以南的高句麗之地換。那邊氣候與遼東相似,土地還更肥沃一些。”
可李世民也捨不得那邊。
從鴨綠水到漢江的高句麗故地,可比遼東的山區要肥沃的多。
“遼東朕所欲有,平壤亦朕所欲有!”
“陛下,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房玄齡還是勸說道。
“算了,待先平滅高句麗再說吧。”李世民無奈搖頭。
三月。
遼海冰消。
唐軍艦隊自旅順不凍港結束休整,直接抵達建安城下。
到了此時,高句麗已經徹底糧絕,據報,建安城裡的高句麗人已經把戰馬都吃光了,現在已經在吃人。
吃人。
這已經是到了最絕望的時刻,可乙支文德還不肯降。但高句麗此時雖然還擁有三十餘座山城,有近二十萬兵。
但實際上,高句麗小朝廷所在的建安城已經成了一座孤城,被切斷與外面聯絡了。
他最近的援兵,就是安市的楊萬春。
但就在此時,同樣糧絕的楊萬春猶豫許久,在與唐軍密使談判多次後,終於決定率軍開城投降。
三月十日。
安市城主楊萬春率八千人開城投降唐軍,李靖也終於奪下了這座啃了兩年都沒啃下的堅城。
楊萬春的投降,讓高句麗人最後的一點僥倖也沒了。
隨著冰消雪化,唐軍終於開始再次出擊。
面對唐軍,一座又一座山城投降。
四月初一。
建安城下,李世民騎著汗血寶馬,遙望城頭。
“進攻!”李世民冷冷的發出命令。
一排大炮猛烈轟擊,陣陣煙火,炮聲隆隆,被李世民封為建安侯的楊萬春帶著幾萬高句麗降兵,對安市發起猛烈攻擊。
戰鬥打了三天三夜。
建安城裡的乙支文德雖糧絕到吃人,可卻依然兇悍無比。
若不是有唐軍押陣,楊萬春的降兵早不知道崩潰多少次了。
不過雖然城下伏屍累累,可三天後,最終還是讓楊萬春用屍體鋪出了一條血路,殺進了建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