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支從哪來呢?”
這麼大筆錢,朝廷倒是有,但肯定得經過楊恭仁,可楊恭仁無比古板,他肯定又得先奏報皇帝。
一來二去,不知道要耽誤多少時間。
而且,要抽調三萬兵馬,這也不是小事,兵馬調動,要經過樞密院、兵部、南北衙層層稽核手續,非常麻煩。
這還涉及到兵馬調動之後,原防區的補充等情況。
“殿下,我這裡倒是有個設想。講武堂今年也有大批軍官要畢業,此外,禁軍每年也要有許多軍官調到南衙十二衛去鍛鍊,北衙的禁軍還要調去邊地輪戍。”
李超計劃招募一批士兵,主要是內遷的突厥人、或者是過去有軍伍經驗的老兵,比如隋末亂世時的那些梟雄反王的兵將等,再招募一些府兵子弟,他們身為府兵子弟,一般也是有習武的。
從這些本身就曾經當過兵打過仗的人中,招募出三萬士兵。
然後從講武堂和北衙禁軍中抽調一批畢業軍官和要下放鍛鍊的軍官,組建一支遠征開拓軍團。
這樣一來,涉及到的調動就要少些。
“裝備、糧草這些,衛尉寺都有現成的,裝備幾萬人的武備隨時足夠。”
“那這些人到了山北,算是府兵嗎?”
其實李超認為常備兵更好些,府兵畢竟是農兵性質。如今大唐是南衙府兵,北衙禁軍。禁軍是常備軍,但數量少,府兵是農兵,數量多。
“可以把這三萬兵編為府兵,以一千人為一個折衝府,編為三十個折衝府,分駐山北五鎮,以五千為遊騎兵,在五鎮之間巡邏。給他們分田授地吧,免入京番上宿衛,但分為五番。”
五番,意味著府兵們一個軍府分成五班,一班當值兩個月。十個月就是一輪,當值時集合駐防受訓。其餘的兵則在家種田,農閒時也要進行集訓,遇戰時則不當值的也要受召集結。
不過免去入京番上,確實減輕了許多負擔。從西域到漢京,哪怕一年只要當值一個月,可這路上估計就得花上三個月時間了。
“只怕未必有多少人願意應募!”承乾說道,西域太遠,去那當府兵有什麼好處呢。
“多分些田,給筆安家費,朝廷給他們發一套裝備,不用自備。”
李超提出一個很優惠的條件,在府兵制出來後,府兵一直是比較優越的一種群體,一來是因為能夠均田,而且一般是優先均給府兵的,二來他們的田不納租庸調。再就是當兵打仗還有機會搶劫戰利品,並且容易立功升官獲勳得田等。
對於許多寒門地主普通百姓來說,這也算是他們唯一能夠有機會進入仕途的辦法了。
不過如今科舉制度出來,再加上新的官吏制度,讓普通百姓也很容易為吏當官。甚至新的兩稅下,其實百姓稅已經不重了。
當府兵,已經遠不如過去那般吸引人了。以前要想當府兵,得良民,二來得家裡有錢,三得身體健壯,還得是家裡兄弟多。
一般地主豪強子弟最容易當府兵,一般窮人可當不上,他們連裝備都置辦不起,更沒有從小練武的這種條件。
現在人當兵,都想去當禁軍,禁軍是月薪月糧,是份職業。而府兵,卻已經沒有什麼優厚的地方了。
“也好。”
承乾想了想,最後也同意李超的方案,如今朝廷還是比較有錢的,雖然這些年各種用錢的地方多,但畢竟是國朝之初,吏治還是比較清明的,稅賦也沒有太多貪汙的地方。
朝廷給府兵們分田,又免他們兩稅,現在再給他們置辦一套裝備,他們連裝備也不用自備了,這條件夠好了,朝廷還給他們一筆安家費,確實是待遇不錯。
尤其是招募的物件還包括內遷突厥人、南蠻、俚獠、山夷甚至是放免為良的原奴隸等,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全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