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脖子一梗,“早長了,要看嗎?”
“嗯,你小子無恥起來倒有幾分我當年的風範。來,讓我看看。”
這下太子馬上慫了,拔腿就想跑。
“別走啊,一會我帶你去見識點好東西。”
“什麼東西?”承乾抓著腰帶,心中還帶著警惕。堂堂太子殿下,總不能真讓太師扒了褲子看鳥毛吧。
“先坐,急什麼,你不是說你長大了嗎,那我這個老師當然得帶你開開眼界,見見世面了。”
李超按響桌上的鈴,馬上就有婢女過來。
“換壺茶,再把來十一郎和來十二郎還有裴二郎還有宋大郎叫來。”
過了一會,四個年青人進來。
來家兄弟上前行禮,“拜見太子殿下,見過義兄。”
“裴二拜見太子殿下,拜見老師。”
“宋青書拜見殿下,拜見老師。”
四人對李超稱呼各異,來家兄弟,是前朝榮國公來護兒的幼子,後來被秦瓊收為義子,再送到李超這裡讀書。因此打小他們喊李超義兄,而不是老師。而裴行儉,則是前朝裴仁基的遺腹子,當年羅士信跟裴仁基長子裴行儼關係極好。裴仁基父子死後,他找到了裴仁基夫人,把裴行儉收為義子,也是送到李超這裡讀書,但卻是喊李超老師。
來十一郎來恆今年十八歲,來十二郎來濟今年十七,而裴行儉今年十四。
宋青書這個學生,倒是這裡最年長,可又是諸學文的諸師兄弟中排行最後的。
來家兄弟和裴二,以前也是跟承乾一起在灞上李家讀書的,因此倒不陌生。反倒是宋青書雖然已經在京呆了幾年,不再是當年交州的那個南蠻子,可是看到太子還是會忍不住緊張。
承乾笑著招呼幾個師兄弟坐。
“馬上要會試了,你們準備的好何?”
“這次肯定要一舉高中進士的。”裴行儉幾人中最小,卻是最自信。本來貞觀四年他們就參加了縣試,中了秀才。貞觀五年的鄉試中,又中了舉人。
可貞觀六年的會試大比,李超卻沒讓他們參加,說他們太年輕,讓他們再多讀幾年書。
然後明年貞觀九年,就是第二次科舉大比之年,李超終於同意他們下場了。
今年秋鄉試,宋青書也下場考了,高中舉人。
現在李超面前的四位弟子,皆有舉人功名。
這可是在全國數萬秀才之中考出來的,全憑的直憑實料,如今的科舉糊名考試,也不行卷,更不論出身門第名氣,能中的都不簡單。
“這麼有信心?”承乾笑問。
李超對太子道,“他們也算是苦讀多年,而且跟著我讀書,不是讀死書。確實是有些真學問的,如今的科舉考試也算不是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