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加俸,可以說是取代過去的祿米,而且還必須得比過去高,才能算是漲薪,要不然,最後成了降薪,估計百官都得罵娘。
李世民這個時候要搞薪水改革,其實也是大清洗之後,對官員們的一種恩賞拉攏。就和他一下子給了李超八百萬貫一樣,不但一下子還清了欠李家的錢,還把李家買的債券兌付了,甚至還賞了李超一大筆錢。
有錢就得用,錢放在倉庫裡爛,就一錢不值。這是李世民學到的寶貴一條,甚至還是從李超那裡學來的。
只有傻子才把錢埋起來不用。
哪怕是鄉下不識字的土財主,有錢了都知道要買田買地。
“同平章事、參知政事、平章軍機事,月俸三百貫!”
李世民咬了咬牙,說出一個標準。
房玄齡一開始還以為是年俸三百貫,覺得漲了不少。等回過神來,不由的驚訝出聲,月俸三百貫啊。
朝廷三院的宰輔一共有二十七個,這二十七人,每月就三百貫了。一個月就是八千一百貫,一年就是九萬七千二百貫,將近十萬貫啊。
但李世民卻覺得這筆錢該花,二十七個宰輔異常重要。
當然,其它人不可能這麼高的。
“六部尚書月俸二百貫,六部侍郎、尚書左右丞、九卿每月一百貫。”
官職往下,減的很快,六部裡的各曹郎中,就只有五十貫一月。而到了縣令,只剩下了二十貫。
不過就算是縣令,月俸二十,年俸還有一百二,因此一年也有三百多貫。比起現行的這套俸祿制度,已經是漲了不知道多少倍了,甚至可以說僅是俸祿的話,七品縣令都比的上現在的一品宰相了。
“京官也給茶、酒、鹽、廚料、薪、炭、米等。”
不再給官員發祿米,但還是會給米,不過米只是做為一項實物,按品級來,但主要是按需求量來給的,不可能再給幾百石几十石,每月給酒幾鬥給米麵幾石而已,還按品級削減。
廢除公廨田、職田。
勳、爵不再給勳田和爵田,實封勳、爵,則給邊疆封地。
無實封的勳、爵,則什麼都沒有。而如果是有食封而領地的,則按一戶食封給二十文錢。
這其實就是把勳爵分為一世恩封,食邑封爵,和世襲領主封爵三類。普通的爵位只有爵,不能傳襲後人,而且沒有食邑沒有封地。而食邑封爵,沒有領地,但有實封,雖然這個實封只是按封邑數量拿俸祿而已,而且爵位是代降的。
最高階的還是世襲領主封爵,他們都有封地,可以傳給後人,雖然也要降等,但同時領主其它的兒子也有資格分得一塊領地。只不過只有一位可以降等封爵,其它的兒子卻只能獲得勳爵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