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遷也道,“離京之時,陛下已經拔了三萬兵馬與我等。到襄陽後,我們又調集徵召了不少兵馬,如今已有五萬餘眾。李超不過萬餘人,難道吳王還懼怕李超不敢迎戰不成?”
“或者說,郡王另有心思?”
李靖被幾個人一唱一和的堵在那裡,他淡淡的道,“我只是就事論事,從用兵角度上,提出更合適的建議。既然陛下有旨令我等南下江夏,那我自然遵守。”
劉政會笑笑。
“很好,既然吳郡王也以為李超可破,那我們就發兵吧。請大帥即刻下令發兵,兵進江夏。”
李靖掃了一眼帳中諸將,“傳令下去,出兵江夏。”
九月。
山南節度使、吳郡王李靖率兵五萬,乘坐著徵召的大小船隻,順漢江而下,直趨漢江口重鎮鄂州江夏。
大軍乘船順河而下,行進迅速,很快抵達江夏。
到達江夏城後,接到軍情,李超行進也十分迅速,已經到達江南西道的洪州。
“李超依然還是那支兵馬,一百條船,除去船員外,還有戰士八千。目前剛到洪州,在洪州港休整。”
劉政會聽報,笑道,“李超如此託大,那是自尋死路。他這麼點兵馬,也許與我們交戰?我看,咱們也不用等他來了,咱們直接先發致人,直接揮兵東進洪州,滅了他。”
其餘幾人也都認為勝券在握,準備搶先進攻李超。
“諸位,莫要小瞧了李超。李超用兵,向來穩健,他至今還未曾敗過。”李靖提醒大家。
劉政會望著李靖,“大帥又有何建議?”
李靖勸告他說,“李超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也不打無把握之仗,他出兵,還從來沒有敗過。他既然敢只帶著八千人來,那就說明他是有贏的把握的。提醒大家一點,李超不是沒有兵,他若想要多帶些兵,就是三五萬都沒問題。”
“可李超卻只帶了八千人來,為何?自然是有其依仗的,我們不能大意。”
李思行不滿的哼了一聲,這位太原元謀功臣當年跟李靖一樣,也是隋末時在河東為官的。只不過當初李靖跟他們不和,還曾想跑去江都告發他們來著。
“大帥也莫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李超不理會他的冷嘲熱諷,依然道,“李超是常勝將軍,手下也皆精銳驍勇。眼下他們疾速而來,這是救援之軍,恐怕銳不可擋。我們應當暫且把船停泊在漢江內,不與李超交鋒。等他們士氣衰弱,然後出擊決戰,一定能擊破敵軍。”
“還有呢?”劉政會問。
“我建議,我們還可以派人去聯絡這附近各州的蠻夷部族,許以好處,讓他們派兵前來相助。這些蠻夷,只要有好處,則可放心使用,不用擔心臨陣倒戈。”
“不,我們兵強馬壯,卻避而不戰,這是怯敵。”劉政會搖頭。
李靖平靜的道,“我說的都是有道理的,如果你們都反對,我保留意見。我會向陛下上呈我的意見的。”
劉政會卻不以為意,“大帥若是怯敵畏戰怕了李超,那沒關係,大帥可以統一支兵馬留守江夏,某親自率兵前往洪州滅了李超。”
李超不反對,“我言以至此,將軍依然要執意出戰,那麼本帥隨你,祝你好運。”
當天,劉政會率五萬兵馬離開江夏,前往洪州進攻李超,只給李靖留下了五千人馬守江夏,就連這五千人馬,他也並沒相信李靖,還讓李思行留守統領這支兵馬。李靖其實依然沒有半點實際兵權。
本來劉政會還打算帶李靖同往洪州,後來又擔心李靖陣前搞鬼,便乾脆把他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