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超過二十萬人的大城,而且還是商貿興起後大唐的六大港口之一。扼守著長江口,溝通江淮運河,揚州人口多,地理位置重要,尤其是財稅極高。
李淵稱帝之後,立即就選派了老兄弟武士彠前來鎮守揚州。李淵明知他是李超的親家,卻還讓他來揚州,可見他對武士彠之信任。
“都督,李超率領的淮軍正向我們駛來。”
一名將領稟報。
武士彠點頭。
其實很多人不理解他為什麼會投太上皇,這次宮變,他並不是事發之後才知道。而是在起事之前,他就收到了李淵的親筆信,然後加入到了復辟黨,為之奔走聯絡。
事發當日,太子令京中大臣們撤入東宮,武士彠卻反其道去了大明宮。
這一切是為了什麼?
武士彠也說不清,也許只是因為知遇之恩吧。當年他一介商人與重臣李淵結交,李淵沒有隻當他是一個商人,而是把他當成朋友,這相當難得,他永遠難以忘記。
當李淵給他寫了親筆信,要這位老兄弟支援他時,他最終還是站到了太上皇這邊。也許,這個選擇會讓他身敗名裂,可有的時候,卻明知如此,也義無反顧。
身後的將領有些緊張的說,“我們能攔的住李超嗎?”
武士彠手撫城垛,沒有回頭。
他能攔的住李超嗎?武士彠沒有把握。
皇帝加封李超為趙郡王,還把遼西劃給李超做封地,但現在李超依然率領著淮軍揮兵西進,看來李超也和他一樣,早有自己的選擇,並且不會動搖。
李超是個軍事天才,他至今還沒有打過一場敗仗,這讓揚州的將領都很緊張。
“李超善戰,但李超只有萬餘人馬,他從水上來,主力是朝廷水師。但他畢竟兵不多,我們有揚州堅城可倚,並非沒有一戰之力。誰勝誰負,還未可知。”
“可如果李超不來攻城,只逆江而上,直奔漢京而去呢?我們怎麼辦?”
“我們不是還有攔江鐵索嗎?李超的船,又不能飛過去。”
校尉轉身去了,武士彠還站在城頭遠眺。
他不擔心即將到來的戰鬥,他心裡想的是妻女。妻子楊氏是他續絃,中年喪妻,皇帝親自為他做媒,把前朝宗室女許給他,他一商人也娶到金枝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