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嫡子都一歲多了,到現在還沒有個大名。
一般都講究先取個賤的小名,等長大點再取大名。
大家族取名,都很有講究的,比如都會有字輩,每輩用一字,或者一些更大的世家,取名多隻取一個字,因此他們的輩份則是以同一個偏旁來分。
比如金木水火土旁等。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給自己兒子取名,就全部用木旁。不過因為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他意識到自己的子孫以後肯定會很多,且易重名。於是他親自給自己的二十六個兒子,每一個都定了一個輩份表,每個表二十字。
這樣,他的子孫二十代的名字用字都已經定好了。
比如第四子叫朱棣,木字輩,朱棣兒子朱高熾,孫子朱瞻基,就是木火土這樣的排行。同時,朱棣這一支的字輩就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李超覺得自己也應當弄個這樣的輩分表,給自己每個兒子弄一個輩分表。
不過想想又有點麻煩,而且這時候也流行取單名。
“取王字旁吧。太平郎就叫璟,承平郎就叫琿,富平郎叫珽,三郎小羊叫珪,四郎小豬叫珠,五郎狗兒就叫珂,六娃二狗子就叫璉。如何?”李超問妻子。
王字旁的這些字,都是美玉之意。玉在古代象徵著君子,用這些美玉名字做名,很常見。
“李璟、李琿、李珪、李珠、李珂、李璉、李珽。”崔鶯鶯輕念,微笑著點頭,都是好名字。
還未出生的嫡三字,家中輩份排第七,李七郎李珽。崔鶯鶯對於這個名字挺滿意的。
“那就這麼定了,李氏七兄弟!”
轉眼間,已經有了七個兒子,李超挺感嘆的。
吃飯的時候,老爹說也要上戰場,李超拒絕了。老爹年紀大了,應當多享享清福了,年輕的時候打了太多仗,身上的舊傷比秦瓊還多,尤其是傷了一隻眼,這麼大年紀了哪能他再上戰場。
老爹不服氣。
“我現在一頓餐還能吃二十個饃饃,或者吃兩斤酒一隻燒雞!”
說完,又拿起他那把心愛的纏鐵槍,走到院裡呼呼的舞了起來,一套李氏槍法舞的是呼呼生風,風雨不透。
說實話,老爹年紀雖大,但卻依然老當益壯,五十多歲的人,打李超這樣的能打七八個不成問題。可就算如此,李超還是不能讓老爹上戰場。
“爹,我走了,家裡還得有人照顧呢。”
老爹猶豫了下,最後看看七娘和她懷裡才一歲多點的兒子,老爹給這位李四郎取名越,一個李超一個李越。“好吧,我留下,你自己多照顧自己。”
老爹嘆息一聲,他知道,這次不上戰場,也許以後都不會再上戰場了,握著跟隨自己二十餘年的纏鐵槍,老爹有點英雄遲暮的感嘆。
“爹,將軍白髮,這是盛世的景象,這也是兒女們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