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唐朝好地主> 第939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39章 (2 / 3)

此外,還有朔方、河東的煤、鐵礦產承包開採權。

李直接就在地圖上開始標繪,一共有十個鹽場,都是早就堪探好了的。煤礦和鐵礦,也都是早就堪探好的,共有十幾個礦。

“一百年承包開採權。”

戴胄看著這些圈起來的地點,在沉思。

他感覺自己今天有點準備不及,李卻明顯是早有準備啊。

總覺得這個買賣看似朝廷很划算,但其實是吃虧的。

“一百年太久。”

“戴公,我可是非常有誠意的,我劃出來的這些鹽場和礦山,可都是還沒有開過的。對朝廷來說,那什麼都不算,一點損失都沒有,就抵消了三百八十萬的借款,這還沒算上利息呢,加起來四百多萬貫呢。”

“我們拿下這些荒地,還得自己修路開,前期投入那是大數字。總不能我們辛苦的開,剛做兩年,朝廷就又收回去坐享其成收利吧?”

“一百年還是太久了一些。”

“戴公,我還沒說要永久權呢,只是要了一個一百年的承包權而已。其實細算下來,這是一個真正的雙贏合作啊。朝廷一來免了四百多萬的借貸,二來呢,這些鹽場礦山開後,我們又還向朝廷上稅的,想一想,一年要新增多少稅收?”

戴胄心裡承認,李說的沒錯。不過換個角度來想,李家也沒做虧本的生意啊,誰不知道,灞上李家本來就在鹽茶糖酒鋼鐵這些產業做的極大。

朝廷對鹽控制的極強沒錯,但實行的還是民制官收商賣的原則。鹽是由百姓生產,然後官府收購,再賣給商人銷售。

朝廷組建了專門的鹽務公司,還行了鹽票,讓百姓認購募集資金,又行了鹽債。據戴胄所知,李手裡可是握著大把的鹽務公司的股票和鹽債。

同時,朝廷的鹽務公司行鹽引,因為缺錢,所以早了許多鹽引。如今,這些的鹽引,李家手裡握的最多。

因此,現在的李家,其實是大唐最大的鹽商。

而現在李家明顯不再只滿足於為朝廷銷售鹽,他們還準備直接生產鹽。雖然戴胄覺得,在如今朝廷的鹽專賣制度下,鹽商產的鹽,必須得賣給朝廷,然後統一排程,看不出李家直接掌握鹽生產的作用,可是他還是覺得,李此舉大有深意。

而鐵與煤礦,就更加重要了。

李家的冶鐵鍊鋼,擁有的大唐最先進的冶煉技術,單是那一次效能一爐煉出幾百斤鋼液的本事,就不得了了。而據說,這種鍊鋼技術,最重要的就是平爐和焦炭。

平爐據說非常複雜,爐體龐大,還得有蓄熱式的火焰爐等等,但關鍵的還是得以煤炭加工成的焦炭為燃料,不然溫度上不去。

李記的鋼鐵廠,大大提升了大唐鋼鐵的產量,尤其是鋼的產量,優質的鋼材,使得朝廷的軍備效能大大提升,鎧甲、刀槍等效能都大大提升,同時成本還下降了,更關鍵的產量上升。

連帶著犁耙鋤鏟等農具,以及鍋壺剪刀等用具,都更精美且更便宜。光一個李記鋼鐵廠,每年向朝廷提供的鋼鐵和稅收,都是相當驚人的,這是朝廷重點關注的工坊。甚至因為其技術極先進,朝廷還曾有官員提議要把這鋼鐵坊收購為官有。

若不是因為這鋼鐵廠是李的,說不定還真可能被官有了。

隋朝的時候,朝廷曾經規定,礦權全部收歸國有,經營採取的是瑤役制。但到了唐代,則允許私人開採,官收其稅,因此唐朝的礦冶其實很繁榮。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