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天下悠悠眾口堵不如疏!”
李超的奏摺一開頭就是這兩句。
李超很不客氣的指出皇帝封禁報社的行為是錯誤的,然後提出了一個管理的辦法。
建立新聞出版審查制度,以後凡是辦報紙以及印刷書籍,那麼都應當先向朝廷登記,由朝廷稽核內容,透過之後給予書號版號,然後才能出版印刷。
報紙書籍的出版印刷,得公正客觀。不能攻擊朝廷,散佈虛假訊息,誹謗他人名譽等等。
限制不少,把過去沒有直接監管的這塊納入朝廷的監管之中,並且以後出版印刷物,還得納稅,按版的印數交版稅,印數越多,稅越多。
看著這洋洋灑灑的建言,李世民倒是有些驚訝。、
他之前確實不滿影響力如此之大的報紙,控制在私人之手,尤其是半月談和時報還是李超家族產業,所以這次他直接查封了。
但現在李超的這個建議,確實不錯。
不用這麼直接的查封,而是管理。一如李超的風格,朝廷在具體事務中是處於管理的位置,而不是直接參與經營。
現在的報社也是如此,朝廷不直接去經營,而是監管。
怎麼出版,怎麼做大做強做出影響力,那是報紙自己的事情,就算沒人看倒閉關門也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朝廷只負責監管。
對報紙和出版進行稽核,保證不會有什麼不應當出現的言論出現。
看著這份如此周全的建議,李世民不由的嘆氣,李超還是那麼的考慮周全,如此的有能力。可惜,這傢伙現在徹底的摞挑子了,不肯回朝堂了。
“陛下,要不老奴再去武當山勸勸趙國公?”
“算了,李超是真不想回來了,起碼這一兩年是不會回來了,既然如此,朕也不強求,隨他去吧。”他有些落寞的道。
當天,中書門下宰相們收到了由宮裡轉發過來的一份關於新聞出版物管理的摺子。
房玄齡等幾個宰相看完,都十分驚歎。
“這個好,如今出版越如越方便,只要願意,誰都可以辦報,誰都可以刻印出版書籍,弄的紛紛雜雜的。什麼樣的大膽言論都有,也確實亂的不像話。有了這個就好了,以後要辦報,先得申請報號,要刻書,先得申請書號,透過了才行。而且這具體的內容,也得先由朝廷這邊稽核透過才行,有不合規之處,就得修改。”
“省的天下百姓被誤導。”
“這份摺子是誰寫的,居然如此犀利,一針見血,了得。”杜如晦讚歎道。
“是趙國公呈給陛下的。”中書侍郎禇遂良道。
宰相們一陣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