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和皇帝都走了,剩下八位宰相,坐在那裡氣氛有些凝重。
“這事鬧的。”長孫無忌打破沉默,“馬相,你看是不是你去與李相談談,不要意氣用事,這尚書省一日不可無李相主持啊。你替我們先去勸勸李相,回來主持啊。”
房玄齡也點頭。
今天這事,弄的有些太激烈了。雖然他也瞧不起侯君集,也不滿皇帝一味偏袒,但是李超之前也太過激烈了些,弄的雙方都下不來臺。不管怎麼說,皇帝還是皇帝啊,總得給些臺階的。
“嗯,也還請長孫相國去與陛下談談,最好是與皇后先談談,讓皇后勸勸陛下。”
魏徵卻坐在那裡一臉淡定,“李相還是得請回來的,不過有件事情咱們還是得先說好,侯君集此事,我們都不能鬆口退讓。就算陛下再怎麼要保,我們也不能妥協。這個事情,退讓不得。這方面,我是完全支援李相的,侯君集不殺,不足以平軍心民憤,要不寒了功臣將士們的心!”
今天,可謂是大唐立國以來,宰相和皇帝最嚴重的一次衝突了。
之前,為新法推行之故,蕭瑀陳叔達等宰相反對新法,那還只是部分宰相的反對。但這次不同,九個宰相一致都不肯向皇帝讓步,一定要嚴懲侯君集,寸步不讓。
宰相們把皇帝頂起來了。
長孫無忌苦笑著入宮去見妹妹了,他知道自己這趟差事估計很難完成。皇后最近氣疾好多了,過了春天后,病總能輕鬆些。
她也已經知道了今天中書門下發生的事情,現在見兄長前來,仔細的詢問了當時發生的事情。
“你幫忙勸勸陛下,這次的事情,陛下確實過了,侯君集那人不值得保。”
長孫氏點點頭,她對長樂公主道,“麗質,你到那邊去看書。”
“想不到陛下跟李相今天還鬧這麼僵。”
不過長孫皇后也是個聰明的女人,她雖不干涉政治,但對於朝中情況卻很瞭解。
“只怕今日李相辭職之舉,並非如此單純。文遠那人,你是知道的,年輕,卻又聰明。這幾年,為大唐東征西討,屢立大功。朝堂之上,又主持改革變法,陛下向來倚重。李超不是那種衝動之人,這次卻因為這事,一點面子不肯給陛下,把事情鬧到這麼僵,甚至直接在中書門下摘冠而去,只怕也是有意為之,故意藉此事之機。”
“你是說李超是早有激流勇退之意?”
“嗯,李超太過聰明,太聰明的人總是考慮的很遠。功高,總是防著震主。”
“這傢伙,有時很灑脫,可有時又過於精明瞭,我都不知道說他什麼。陛下是那種猜忌功臣之人嗎?”長孫無忌搖頭嘆道。
想到之前李超就幾次三番的想摞挑子,這次總算是讓這傢伙找到機會了。
“陛下究竟是怎麼想的?”長孫無忌問妹妹。
長孫無忌搖頭,她有時也猜不透丈夫的想法,越來越猜不透了。丈夫應當是沒猜忌過李超的,以前沒有,但以後說不定。這次李超辭職,丈夫沒挽留,雖然說當時可能在氣頭之上,但心裡真正想法,她也摸不透。
“我等會去勸勸陛下。”
御書房。
李世民在書房裡繞著圈,宮人內侍全都低著頭大氣不敢喘一口。皇帝此時的樣子,讓他們清楚,是絲毫不敢觸怒的。
李世民唉聲嘆氣,轉來轉去。一會咬牙切齒,一會又嘆氣連連。
身為天子,他也不知道要拿李超怎麼處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