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火槍製造出來,交付軍隊。
騎兵裝備三眼銃,步兵裝備火槍,分發了槍之後便開始訓練。不過軍官們對於如何訓練士兵使用火槍,也是一頭霧水。
為此,李超還特意花費了許多時間寫了一本火槍操典。
李超對於士兵們操練火槍,並不要求他們去練精度。畢竟這些火槍製造出來後,李超親自試過,哪怕是進行改進過的,有槍拖,有準星照門,可精度依然有限。
與其去練那準度,但不如練習齊射。
畢竟火槍靠的還是齊射威力。
李超也不立靶子,只是在野外立一堵土牆,一堵石灰畫一橫道,高如人胸,寬止一尺。
士兵編成隊伍,隊長吹一聲號,那麼一排齊射。射完後退到後面,第二排上前齊射,再第三排上。
為了適應這種三段式射擊,李超特意把原來的一隊五夥,改成了一隊三排。一個排,正好就是在戰場上站一排,一隊三排,剛好就能交替射擊,三段不停。
這種訓練方式的目的,就是要火槍兵們訓練射擊時不低不高,並且訓練他們齊射。
“催鋒陷陣,臨敵不過三發。因此臨陣之時,火槍也是無暇慢慢瞄準,我們只要演練的苗頭不低不高,臨事點放得齊,而後邊裝替得快,裝不誤打,打不誤裝,更番熟習如雨不絕,便算是演練有成了。”
“因此我們的火槍,最重要的就是陣列,就是火力。一定得齊射,並且火力不能斷,三段式射擊得練好。隊長哨響,立即排槍射擊。”
用齊胸的連綿猛烈彈雨打擊敵人,這就是李超的火器作戰辦法,並沒有其它方式。
當然,真正作戰之時,為了保護槍手,還會使用軍陣,不論是空心陣還是平遼陣,都是為了提升槍手們的持續作戰能力。
“擅動濫放者,隊長誅之;裝藥、轉槍怠慢不如法者,隊副誅之。”
每天,黃龍河邊上,一排又一排計程車兵,在鼓點下,練著佇列。一排排的前進、轉向、後退。
然後到了下午,則是實彈射擊。
雖然實彈射擊耗費彈藥,也損傷槍管,但李超認為,一個士兵如果實彈射擊不滿百發,那他在戰場上也肯定無法熟練射擊。
裝填練藥,射擊,演練平遼大方陣、破虜空心陣,河灘上每到下午就是槍聲不絕,空中到處瀰漫著戰爭迷霧的硝煙。
騎兵們開始裝備三眼銃,三眼銃比長城式火槍短的多,配上了一個彎形手柄,如同一把手管手槍,因為有三個眼,因此可以射三槍。
騎兵三眼銃訓練,也和步兵差不多,講究齊射。
用齊胸火力猛擊敵人。
李超在老爹領地一呆就是兩個月。
五月初,領地氣候涼爽,早晚依然有些冷,可中午的時候太陽已經有些威力了。
好在有兩萬士兵的幫忙,上洛郡公領城堡主體已經完工,城堡裡的倉庫、軍營、學校、商鋪等也正在修建之中,城堡外不遠處,也開始建幾個屯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