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槍,後有照門,前有準星,槍發彈出,兩手不動,對準毫釐,命中方寸兼之筒長氣聚,更能致遠催堅。
與三眼銃、長城式火門槍相比,這種鳥銃身管更長,口徑較小,發射的是同於口徑的圓鉛彈,射程更遠,侵徹力更強。
他不需要手點火,而是槍機發火。
槍柄也還是採用托住銃管的曲形木託。
牛見虎雖是個猛漢,但卻對火銃情有獨鍾。
試驗型的鳥銃弄出來後,李超沒打算大規模生產,因為價效比划不來,生產上也產能跟不上。這就和馬槊一樣,註定不是小兵的武器。
不過牛見虎有錢,李超倒也就讓工匠打造了一批。
別說,牛見虎似乎很有鳥銃天賦。練了沒多久,這種大多靠運氣的新式武器,他卻能開槍打落飛鳥。
用牛見虎的話來說,這也沒什麼稀奇的。弓箭還沒照門準星呢,可練久了也一樣能百步穿楊。火槍雖然難中,但只要練久了,就自然有手感,拿起槍,就自然心中有數。
看到牛見虎把火繩點燃夾到槍機上,他依然保持著微笑。
高句麗人勸降,還這麼囂張。
他們未必是真要勸降,其實是在打擊唐軍士氣。牛見虎拿槍,李超也不攔著。若真難用鳥槍一槍幹掉這個高句麗人,也是漲士氣的辦法。
至於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這種法,其實李超並不是太放在心上的。這是陣前,又不是真正的國使。
火繩點燃,牛見虎一手前託槍身,一手後握槍柄。
這種握槍射擊的方式,能夠更穩定持槍進行瞄準,提高精度。
這款火槍,因為槍機形似鳥嘴,再兼之能射落飛鳥,因此稱為鳥銃。
這把由槍管、火藥池、槍機、準星、槍柄等組成的鳥槍,使用時透過預燃火繩和扣動槍機,帶動火繩點燃火藥池內壓實的火藥,藉助火藥燃氣的爆發力,將槍管內的鉛彈射出,殺傷敵方。
牛見虎算是李超手下用火槍的第一高手。
看他操作火槍,十分流暢。
先從火藥揹包裡取出一粒定裝紙彈。
這也算是穿越者李超帶來的好處,不必走許多彎路。正常的火槍發展,最初是火藥和鉛彈分開的,一個火藥罐裝著火藥,臨發射前,先把火藥倒入藥管,一藥管就剛好是發射一發彈,再從藥管裡把火藥倒進槍管,然後壓火,用隨槍的通條把火藥壓實,這還有講究,不能壓的太緊,也不能太鬆,要不然都會出問題。
然後再裝入子彈,再把子彈壓實。
於要裝發射藥,把另一種配方的發射藥倒入藥室火門,然後將火門蓋蓋上。再裝火繩,把火繩裝入扳機的龍頭式夾鉗內,準備點火。
完成這一切,才算準備完畢。
射擊時,還要開啟火門蓋,點燃火繩,以蹲跪的姿勢或立姿瞄準發射。